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女子参政考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总结先秦妇女参政的方式、特征、内容和先秦时代人们对妇女从政宽容的态度,先秦妇女参政方式有摄政、辅政、干政等多种形式。先秦留有上古女性母系社会的遗风,并且注重女性教育,使得当时的女性得以在政治舞台上有机会展露才华。但不同女性参政也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汉代以后才礼法观念逐渐打压了女性参政的热情。
作者
朱阿丽
金一兰
石艳玲
机构地区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GuanZi Journal
关键词
先秦妇女参政
先秦
女祸说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0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常新枝.
商代女杰——妇好[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3):34-35.
被引量:4
2
曹定云.
“妇好”、“孝己”关系考证——从妇好墓“司母辛”铭文谈起[J]
.中原文物,1993(3):72-81.
被引量:8
3
赵东玉.
先秦女子亡国说剖析——中国妇女地位变迁史研究之二[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29(5):95-97.
被引量:3
4
刘士林.
妲己本事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1):73-76.
被引量:13
5
朱阿丽,石学军,郝翠荣,宋超.
颜文姜祠与文姜关系考[J]
.管子学刊,2015(2):65-70.
被引量:4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建文.
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颜文姜祠[J]
.城建档案,2007(3):14-17.
被引量:3
2
于斐,姚原野.
浅析博山的孝文化的发展及其现实[J]
.科技资讯,2007,5(17):176-176.
被引量:2
3
王宇信.
试论殷墟五号墓的年代[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2(2):90-99.
被引量:8
4
林沄.
说“王”[J]
.考古,1965(6):311-312.
被引量:88
5
杨朝明.
“文姜之乱”异议[J]
.管子学刊,1994(1):59-62.
被引量:7
6
方文.
文姜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17(1):117-120.
被引量:4
7
.礼记·表记[M].,..
8
.史记·殷本记[M].,..
9
诗经·商颂·玄鸟.
10
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C].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
共引文献
1903
1
李雙芬.
甲骨文中的王權象徵符號“■”——一個符號學闡釋的例子[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442-452.
2
梁涌.
“忠诚”语境中的道德意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101-104.
被引量:4
3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4
刘飞滨.
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59.
被引量:4
5
刘文明.
“新妇女史”在中国大陆的兴起[J]
.史学理论研究,2003(1):79-87.
被引量:14
6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7
胡敕瑞,舟人.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古汉语研究,2004(3):80-85.
被引量:8
8
陈蒲清,舟人.
论《论语》中的“殆”以及“对文见义”[J]
.古汉语研究,2004(3):86-88.
被引量:6
9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10
李承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J]
.齐鲁学刊,2001(2):5-1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汪高鑫.
司马光范祖禹唐史观点不一致论[J]
.安徽史学,2000(1):16-20.
被引量:11
2
聂翔雁,霍矜萍.
谈王夫之与司马光史学思想的相似性[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17(2):8-9.
被引量:2
3
郭学信.
略论宋代士大夫的“史学自觉”精神[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6):89-91.
被引量:2
4
陈光崇.
司马光与欧阳修[J]
.史学集刊,1985(1):11-18.
被引量:2
5
李之勤.
评《资治通鉴》关于商鞅变法的论述——论司马光的曲笔之一[J]
.人文杂志,1980(1):62-65.
被引量:2
6
牛致功.
从司马光对唐朝几个问题的评论看《资治通鉴》的中心思想[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9(3):19-30.
被引量:1
7
陶懋炳.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评司马光的史学思想[J]
.求索,1982(2):100-105.
被引量:3
8
刘金荣.
“文姜之乱”献疑[J]
.浙江社会科学,2009(5):76-81.
被引量:6
9
董常保.
《春秋》所载女性谥号考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2):51-54.
被引量:2
10
孙颖涛.
司马光儒门史学实践的内在冲突——兼论程颐、朱熹与司马光史观之差异[J]
.史学月刊,2016(11):114-12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高娜.
文姜形象考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23-126.
2
李欣雨.
从《资治通鉴》有关齐国君王后事迹的历史书写看司马光的史学思想[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3(2):90-102.
1
之洋.
吴晗与袁震之的旷世之爱[J]
.文史春秋,1999,0(1):13-17.
2
胡贝贝.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革命──以妇女解放为例[J]
.传承,2012(4):82-83.
3
文士丹.
春秋变革时期妇女从政活动述评[J]
.史学月刊,1990(5):9-13.
被引量:4
4
彭利芝.
妺喜形象考论——兼论明清历史小说中的“女祸”现象[J]
.明清小说研究,2005(2):146-157.
被引量:2
5
冯汉镛.
《宋代皇亲与政治》书后[J]
.文史杂志,1994(4):9-9.
6
薛方昱.
龙与中华民族[J]
.宁夏史志,2009(4):22-24.
7
庄兴亮.
北宋中叶史臣对于“女祸”的看法——以《新唐书》“永徽六年事件”为例[J]
.宋史研究论丛,2011(1):119-137.
8
罗静.
试论《史记·晋世家》中“骊姬乱晋”的记载[J]
.青年文学家,2016,0(12Z):66-67.
9
张菁.
中国古代女祸史观的源流——从“牝鸡之晨”到“嬖幸倾国”[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1):71-77.
被引量:3
10
刘洁.
浮出历史地表——妲己形象试说[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0(9):30-33.
被引量:2
管子学刊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