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湿邪及其为病辨治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湿邪致病临床多见,明晰湿邪的性质有利于指导湿病的治疗。湿邪具有隐匿性,发病难于察觉,湿气通于脾,治宜护脾;湿性重浊,临床常依"重"感和"浊"象诊断湿病,其治常兼疏风、清热之法以助除湿之力;湿邪致病病程缠绵,攻只能缓攻,补只可清补,贵乎守法,故常选取平和之药利湿而不伤正;湿性黏滞,常在祛湿剂中佐以理气之药以复脏腑气化之常,有不治湿而湿邪自除之妙;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治疗常顺应湿邪趋下之势,采用通利小便之法以除湿。通过阐述湿邪的特性及辨治,体现中医学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临床诊治特点。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7-18,共2页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
  • 2韩文.论湿邪的隐匿性[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2,13(2):101-102. 被引量:3
  • 3宋·张杲.医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03.
  • 4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3-105
  • 5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851.
  • 6清·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
  • 7郭立中.湿性缠绵[N].中国中医药报,2010-5-14(4).
  • 8郑秀丽.论治湿不治气非其治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7):76-77. 被引量:15
  • 9堵吉,谈勇.“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考证[J].吉林中医药,2012,32(1):8-9. 被引量:14
  • 10孟庆云.小议分部治湿[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11(2):36.

二级参考文献18

共引文献143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