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外关于俄巴的研究现状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俄巴是一种存在于藏族民间社会的神职人员,他们承载着很多古老的藏族文化,在藏民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几乎遍布整个藏区,甚至在西藏以外的喜马拉雅文化圈中仍然有活态存在。本文探讨到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俄巴的研究成果,分析归纳俄巴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范畴,以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
仁欠吉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青藏高原论坛》
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俄巴
藏传佛教
密宗
宁玛派
综述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张庆有.
拉卜楞红教寺桑钦满杰岭述略[J]
.中国藏学,1997(2):118-121.
被引量:1
2
完麻加,切排.
莲花生咒语法会的人类学解析——以多加、坎布拉、格瓦三雪喀的法会为例[J]
.青藏高原论坛,2015,3(1):17-22.
被引量:2
3
完麻加,吉毛措.
宁玛派密咒师羌姆表演仪式的人类学解读——以格瓦彭措桑木丹林的羌姆表演为例[J]
.宗教学研究,2015(3):200-205.
被引量:4
4
式玉.拉卜楞寺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J].新西北,1942,(4、5期合刊).
5
看本加.
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群体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4):92-97.
被引量:1
6
孙林,张泽洪.
藏区乡村与民间社会中的巫师[J]
.世界宗教研究,2009(3):38-46.
被引量:7
7
项庆扎西.青海东部农区宁玛派诵咒师的几种称谓及区别初探[J].群文天地(藏文),2012,(1).
8
周锡银,望潮.
藏族的原始巫师及其传承[J]
.西藏艺术研究,1998(3):58-64.
被引量:2
9
看本加.
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的生产性仪式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83-89.
被引量:1
10
扎扎,赵曙青.
拉卜楞红教寺及其法会考述[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3-5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铃木岩弓,何燕生.
“民间信仰”概念在日本的形成及其演变[J]
.民俗研究,1998(3):20-27.
被引量:19
2
徐定远.
试析石棉藏族的原始信仰和崇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1(6):17-21.
被引量:4
3
蒲文成.
多加乡的民间宗教活动[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8(2):29-36.
被引量:1
4
蒲文成.
宁玛派的民间信仰[J]
.中国藏学,2001(3):90-99.
被引量:15
5
吴均.
论本教文化在江河源地区的影响[J]
.中国藏学,1994(3):100-115.
被引量:18
6
东主才让.
宁玛派“密咒师”[J]
.中国藏学,2005(2):75-80.
被引量:7
7
嘉夏仲·噶藏贡曲乎嘉措.遍智至尊罗藏嘉央益西丹贝坚赞传·如意宝树(藏文)[Z].(拉卜楞寺木刻板)1950.390.
8
《安多拉卜楞红教寺历史》,藏文,皋举·乌坚称勒编著,内部版,第35页.
9
《拉卜楞密乘经院·大密圆满兴盛洲简史》,拉卜楞宁玛寺管委会编写,1989年,藏文,手抄稿.
10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582页.
共引文献
38
1
丁升鹏.
试论北方凿刻类岩画的岩石选择[J]
.草原文物,2022(2):49-55.
2
王泉.
论《云中记》中的阿巴形象及其意义[J]
.阿来研究,2019(2):52-58.
3
冯智.
东巴教与滇西北苯教流行史迹试探[J]
.中国藏学,2008(3):35-39.
被引量:7
4
陈鉴潍.
A general survey on studies of Tibetan Nyingma tradition with emphasis on Longchenpa (1308-1363)[J]
.China Tibetology,2010(2):101-110.
5
扎洛.
西藏农村的宗教权威及其公共服务——对于西藏农区五村的案例分析[J]
.民族研究,2005(2):20-30.
被引量:18
6
东主才让.
宁玛派“密咒师”[J]
.中国藏学,2005(2):75-80.
被引量:7
7
公保才让.
格萨尔石刻文化的人类学解读——论康区宁玛派与格萨尔文化的渊源关系[J]
.青海社会科学,2010(3):140-142.
被引量:6
8
申晓虎.
比较的视角:叶长青康区宗教文化研究探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2-127.
被引量:8
9
曾现江.
吐蕃东渐与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及族群分布格局演变[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71-77.
被引量:2
10
邓宏烈.
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考察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86-93.
被引量:7
1
索代.
谈藏族佛教文化的形成[J]
.西藏艺术研究,1994(3):40-46.
2
何建明.
中国近现代密教文化复兴运动浅探[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8(3):100-105.
被引量:2
3
端端.
画现东巴神韵——专访至高美术馆画家和向东[J]
.中外文化交流,2009(6):76-81.
4
杨德祥.
我的乳名叫中华(外一首)[J]
.词刊,2016,0(10):10-10.
5
白曲.
雅龙采风[J]
.西藏艺术研究,1996(3):79-80.
6
克珠群佩.
西藏文化的真实读本——平措扎西的《世俗西藏》[J]
.中国西藏,2006(6):92-93.
被引量:1
7
夏广兴.
唐宋时期佛教流播与祈雨活动的盛行[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6):124-130.
被引量:5
8
贺卫光.
裕固族地区的“荤祭”鄂博祭祀活动调查研究[J]
.河西学院学报,2016,32(1):1-6.
被引量:2
9
楚鹏.
不曾失落的文明——尼泊尔[J]
.数码,2009(10):166-171.
10
胡志敏.
吉祥哈达--西藏大型文化艺术上海展[J]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45-345.
青藏高原论坛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