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文本“失误”处的教学价值——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摘要
作为红色经典名篇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公开课更少有人选,已成为共识。有的老师感叹这样的课文过于老旧,平实的文笔也没有太多可推敲处,恐怕也是许多同人的心声。其实,这篇课文在词语运用、细节描写上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是难得的教学素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利用。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8,共3页
参考文献5
-
1[英]弗吉尼亚·吴尔夫.普通读者[M].马爱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369.
-
2节选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抗日英雄群体[D].人民日报,2015—08—12.
-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95.
-
4刘尚慈译注春秋公羊传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231—232.
-
5余光中.杖底烟霞:山水游记的艺术[M].//余光中集:第七卷.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