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54,共7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1
-
1李秉德.高师学生的教育训练与教育系的改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1):1-2. 被引量:5
-
2李秉德.关于高等学校教学的若干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9(3):3-8. 被引量:3
-
3李秉德.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剖析[J].教育研究,1997,18(7):32-33. 被引量:50
-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28
-
5李秉德.要充分认识教育、教育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学刊,1981(4):35-36. 被引量:2
-
6李秉德.我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与体会[J].班主任,2004(10):13-15. 被引量:3
-
7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8[2]姬庆生,孙宏安.现代科学技术教育 [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
-
9柴尔红.小学数学课算出惊人生态账[N].中国青年报,2004—03—03(11).
-
10宋乃庆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实验教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张俊芳,张艳芳.农林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S1):86-88. 被引量:1
-
2王艳华.论数学课堂中对话教学模式的实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2):94-97.
-
3许科测.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7-27. 被引量:2
-
4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86-92. 被引量:41
-
5王兆璟.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自觉——以教学要素说的探讨为中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2):45-50. 被引量:3
-
6彭海蕾,胡慧睿.李秉德教育思想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2):102-106.
-
7李颖.李秉德先生的大学教师作用观[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2):39-41. 被引量:4
-
8罗彩云.磨课——反思中成长——浅谈执教《年月日》的收获[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3(7):42-44.
-
9张艺夕.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0(6):101-102.
-
10黄春建,刘梦华,张雅静,起朝梅,龙宝新.论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行为的正当性[J].山东高等教育,2017,5(4):59-66. 被引量:4
-
1李铮.素质教育应加强人文关怀[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2(6):69-70.
-
2郭戈.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祝贺《李秉德教育文选》出版[J].教育研究,1997,18(8):38-44. 被引量:3
-
3李秉德教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
4周燕.“廉方教学法”教育思想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45-48.
-
5李泽林,南国农.李秉德先生与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6):1-1.
-
6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简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2).
-
7杨涛.民国时期“廉方教学法”的特点及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2):73-76. 被引量:1
-
8屠兴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7):13-13.
-
9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22(4):3-10. 被引量:114
-
10王鉴.论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3(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