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解读《红字》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红字》问世以来,始终存在着不同意见,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其实,真正使得小说具有无穷魅力的则是作品讲述的一系列伦理事件及其带来的启迪和思考。《红字》的真正意义在于霍桑成功地运用小说这一特殊文学形式,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伦理故事以警示后人。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海斯特·白兰、丁梅斯代尔以及齐林渥斯所遇到的伦理问题及其他们所处的伦理环境,斯芬克斯因子的体现及其伦理身份的错位和不当的伦理选择。
作者 杨桂琴
出处 《社科纵横》 2016年第4期132-135,共4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陈晓兰,王元媛译.《红字》名家导读[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7.
  • 2霍桑.红字[M].胡允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32(1):12-22. 被引量:834
  • 4Mc Ewan,Ian.Literature,Sciene and Human Nature[A].In Robin Headlam Wells and Johnjoe Mcfadden(eds).Human Nature Nature:Fact and Fiction[C].London:Continuum,2006:41.

二级参考文献4

  • 1特立·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第二版),伍晓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 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08-520.
  • 3《文学理论》,本书编写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
  • 4佛克马易布思 林书武 陈圣生 施燕 王筱芸译.《二十世纪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

共引文献834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