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出版,奠定了菲茨杰拉德的地位。这里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力比多"、"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对应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阐释盖茨比的悲剧命运,并揭示小说的主题。
作者
李若西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
出处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03-104,共2页
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盖茨比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美]F·S·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
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自我与本我性学三论与论潜意识)[Z].士林:长春出版社,2006.
3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8,285.
5
弗洛伊德,车文博译.自我与本我[D],1986.
6
洪增流,郝燕.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8-31.
被引量:15
7
庄严.
试论《大人物盖茨比》中尼克的叙事伦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4):52-5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杜永新.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双重作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50-52.
被引量:9
2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
[2]车文博.弗洛伊德文集(自我与本我性学三论与论潜意识)[Z].吉林:长春出版社,2006.
4
[3]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5
布斯 韦恩 华明 译.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菲茨杰拉德.大人物盖茨比[Z].姚乃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7
Bewley,Marius."Scott Fitzgerald's Criticism of America."[A].In Ernest H.Lockridge (ed.)
8
肖明翰.
再谈《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答刘新民先生[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40-45.
被引量:53
9
严启刚,任虎军.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2):60-64.
被引量:21
10
刘卓,彭昌柳.
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23-225.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56
1
程海萍.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的他者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222-223.
2
冉祥华.
美育与直觉思维的发展[J]
.学术交流,2005(9):188-192.
被引量:1
3
胡铁生,朱锋颖.
人的自我探索与和谐境界的追求——评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J]
.宁夏社会科学,2006(1):145-148.
被引量:11
4
李兰宜.
沉重的梦魇——果戈理小说《涅瓦大街》中艺术家的悲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5):103-106.
被引量:1
5
魏万磊.
太平天国败亡的集体心理分析[J]
.史学月刊,2006(10):30-35.
被引量:2
6
林莺.
人格的缺失 命运的必然——从心理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20(3):4-7.
被引量:3
7
李伟民.
从“嫉妒说”到“他者”的理论转向——论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兼及对主人公文化身份的理解[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86-89.
被引量:2
8
李正栓,贾晓英.
邓恩诗歌创作心理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39-41.
被引量:2
9
赵山奎.
西方现代传记的忏悔叙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43-48.
被引量:2
10
张爱凤.
“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J]
.前沿,2009(3):169-173.
被引量:33
1
刘玉平.
苏轼的自我追寻历程——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前赤壁赋》[J]
.文学界(理论版),2011(4):204-205.
2
梁亚敏.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达西的心路历程[J]
.读书文摘(中),2016(5).
3
庄琰.
当巴赫金遇到福克纳——试用复调理论解析《我弥留之际》[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3):103-105.
被引量:1
4
焦丁宁.
《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J]
.科技信息,2009(11):64-64.
被引量:1
5
李洁.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5):101-102.
被引量:1
6
徐志啸.
用西方理论解析和比较中国古代文论[J]
.晋阳学刊,2009(1):97-102.
被引量:3
7
李淑玲.
约翰·济慈"灵魂造就理论"解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2):106-107.
8
周莉,王闯.
从原型理论解析《呼啸山庄》女主角凯瑟琳[J]
.唐山文学,2015,0(6):95-95.
9
赵艳华.
病态社会下的神经症——《土生子》解读[J]
.语文建设,2013,0(07Z):47-48.
10
洪增流,郝燕.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8-31.
被引量: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