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建国后的英模评选与英模精神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豪迈气概孕育了英雄主义情怀。英雄模范人物的纷纷涌现,既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必然产物,又推动了英雄主义的传播与流行。从伦理角度来看,英模精神可以划分为"至人"模式和"硬汉"模式两种类型。从英模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可普遍性原则"是英模精神社会伦理化的关键所在。过高的道德标准会削弱英模精神的"可普遍性",进而导致"至人"模式的尴尬。硬汉模式则强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超越,进而提供了一条由个人通过自我努力获取道德魅力的现实途径。
作者 张明师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1,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陈云副总理致开幕词[N].人民日报,1950-09-26(1).
  • 2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3旅大市革命委员会写作小组.业余文艺创作要努力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N].人民日报,1971-11-22.
  • 4田晓丽.道德教育与新英雄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D].北京:北京大学,2001.
  •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M].杨云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69.

共引文献67

同被引文献3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