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共现,以及意义的“最低形式完整要求”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意识所能直接感知的,是对象零散而片面的呈现,只有通过共现,意识才能对对象有个最基本的意义掌握。共现是有关意义与知识的各种思考中的老问题,但是从符号学的意义观来理解,其本质可能更为清晰:意识靠意向性中的统觉压力,迫使对象的给予从呈现转向共现。从符号学的意义观来分析,共现可以有四种,即整体共现、流程共现、认知共现、类型共现。它们并非经验性的,而是意识的本能。虽然共现并没有超出形式直观的范围,但是此种基础性指示符号,能满足意识要求的意义"最低形式完整度",因此能迫使对象以共现方式将自身实例化。
作者 赵毅衡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0,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13&ZD123)中期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8

  • 1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489页,第146页,第5页.
  • 2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商务印书馆,1992年..
  • 3科尼利斯·瓦尔.《皮尔士》,郝长墀译,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9-40页.
  •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5页,第185-186页.
  • 5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符号问题导论》,杜小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页,第30页.
  • 6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王炳文、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皈,第52页.
  • 7C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Collected Paper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1- 1958, Vol. 4, p. 7; Vol. 8, p. 189.
  • 8纳桑·豪塞.《皮尔斯、现象学和符号学》,保罗·柯布利编《劳特利奇符号学指南》,周劲松、赵毅衡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8-110页.
  • 9《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第15页,第15页.
  • 10Cf. Richard L. Lanigan, "The Self in Semiotic Phenomenolog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 Vol. 1, No. 4 (2000): 91-111.

共引文献9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