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920年代台湾新竹郑氏家族与当地诗书画发展初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台湾新竹郑氏家族,历经各地转迁,明末迁至金门,于清乾隆年间(1760-1775)陆续渡台,最初落脚苗栗后龙,以农、渔维生,第四代转从商,移入竹堑。郑家子弟郑用锡主持明志书院讲席,后高中进士。其曾任京城官员、协防大安港、安定台湾漳泉粤械斗、协办团练;辅以堂兄弟积极经营商业、参与地方事务,奠定郑氏家族作为清代台湾新竹地方士绅的地位。1895年台湾割让,继承家风的郑如兰(1835-1911)、郑拱辰(1860-1923)、郑神宝(1880-1941)一面活跃于竹社,一方面持续经营各类事业,发展为兼具商业、社会与文化影响力之家族。透过台湾新竹郑家崛起与竹堑诗书画发展互动的实例,可以管窥清代至日治时期台湾地方领导阶层家族势力的维系,是在累积经济资本外,更进一步参与文化活动,其家族园林更是官、商、文交际的辐辏地,其辐辏范围包括台湾其他地方士绅、诗社和书画团体,更与闽浙地区中国文人、书画家之间有着密切的交流。
机构地区 台湾清华大学
出处 《职大学报》 2016年第2期38-42,共5页 Journal of the 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基金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5年黄彰健院士学术研究奖金」奖助 「清代至日治台湾新竹诗书画发展与地方仕绅关系探讨--以水田郑家为例」计划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潘国正.《新竹文化地图》[M].新竹:齐风堂出版,1997年1月.
  • 2林衡道(编).《复印件浯江郑氏家乘》[M].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8年6月.
  • 3李维修.(日治时期新竹地区士绅的社会角色变迁(1895-1937))[D].国立新竹师范学院社会科教育学系硕士论文,2004年7月.
  • 4麦青龠.(板桥林家三先生-吕世宜、谢管樵、叶化成的艺术),《书画艺术在台湾》,新庄:麦氏国际,2011年5月.
  • 5吴文星.(谈日治时期台湾传统书画存续流变之背景),《瀛海掇英:台湾日人书画图录》,新竹:清华大学,页22-25.
  • 6吴文星.(日治初期社会领导阶层之肆应与变动),《日治时期台湾的社会领导阶层》,台北:五南,2012年2月,页11-82.
  • 7《台湾人物评》[M](郑神宝氏)条目,台北:赤阳社,1929年9月.页181.
  • 8吕诉上.《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社1961年版,第17-19页.
  • 9李善同(等).《「岛屿风情」-日治时期台湾美术之研究》,台中:国立台湾美术馆,2008年6月,页22.
  • 10(新竹益精会筹开全岛赛会),《台湾日日新报》[N],1929年6月6日,版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