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经济理性、个体能动与他者视野——高晓声笔下新时期农村“能人”的精神结构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晓声是一名具有历史感的作家。当然,作家的问题意识并不是反映论意义上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例如农民生活燃料供应困难、鱼塘承包纠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队企业供销紧张等等。他深邃的历史感体现在对被“历史”所裹挟的“人”(主体)的状态的关注。比如,除了对陈奂生这类劳动力强、勤奋诚恳的农民在新时期的持续跟踪外,
作者
陈思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6,共6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晓声
经济理性
精神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
他者
体能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1
1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第二十章.
2
《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川底村的农业合作社》,载史敬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下),312-320、570-585页,三联书店出版社1959年版.
3
邱雪松.
赵树理与“算账”[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4):57-59.
被引量:4
4
王彬彬.
用算盘写作的作家[J]
.小说评论,2011(3):50-57.
被引量:6
5
张帆,杨旸.
政治经济学的退出、美学的转移与“启蒙”的辩证法——“新时期”文学转型的一种解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2):24-35.
被引量:2
6
高晓声:《水东流》,载《人民日报》1981年2月21日,《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
7
高晓声:《蜂花》,载《收获》1983年第5期.
8
高晓声:《极其简单的故事》,载《收获》1980年第2期.
9
高晓声:《宁静的早晨》,载《新观察》1980年第1期.
10
高晓声.《柳塘镇猪市》,载《雨花》1979年第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刘复生.
先锋小说:改革历史的神秘化——关于先锋文学的社会历史分析[J]
.天涯,2009(4):194-200.
被引量:3
2
朱光潜.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
.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57
3
吴秉杰.
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矛盾——评“王润滋现象”[J]
.文艺争鸣,1988(2):38-42.
被引量:3
4
方闻.
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访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杂志社[J]
.电影艺术,1980(12):22-25.
被引量:4
5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北京,三联书店,2003.
6
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7
《高晓声文集·散文随笔卷》,作家出版社,2001年9月版.
8
高晓声.《曲折的路》,见《高晓声文集·散文随笔卷》,作家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423页.
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25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98.第100-101、107-108页,第100页,第108页.
共引文献
58
1
吴畅畅.
视频网站与国家权力的“内卷化”[J]
.开放时代,2021(6):186-201.
被引量:14
2
吕永林.
普通人向何处去——贺照田论“潘晓讨论”、陈映真、雷锋之再思考[J]
.开放时代,2021(3):207-223.
被引量:3
3
冯果,韩鸿滨.
威仪与情味:新时期初期战争题材电影中演员表演的两个面向[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1(3):24-32.
4
吴畅畅.
电视综艺“讲好中国故事”与重建青少年文化领导权的可能[J]
.东方学刊,2021(4):103-115.
被引量:3
5
王东,刘芳坤.
悬浮的历史与重塑的女性——重读《北极光》中的女性历史叙事[J]
.作家,2011(18):5-6.
被引量:1
6
刘旭.
当代三农文学与知识者的自我病态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107-115.
被引量:1
7
王钦.
“潘晓来信”的叙事与修辞[J]
.现代中文学刊,2010(5):61-73.
被引量:7
8
杨庆祥.
“潘晓讨论”: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J]
.南方文坛,2011(1):46-50.
被引量:10
9
林秀明,赵坤.
赵树理作品中民俗书写的结构功能[J]
.长治学院学报,2010,27(6):23-28.
被引量:1
10
韩秀义.
“草地故事”、论证性正义与中国信访出路[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1):106-11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4
1
刘旭.
高晓声的小说及其“国民性话语”——兼谈当代文学史写作[J]
.文学评论,2008(3):182-187.
被引量:12
2
王晓明.
在俯瞰陈家村之前——论高晓声近年来的小说创作[J]
.文学评论,1986(4):56-65.
被引量:20
3
时汉人.
高晓声和“鲁迅风”[J]
.文学评论,1984(4):37-46.
被引量:9
4
冯天瑜.
“国民性”的一面秋毫毕现的镜子——读鲁迅书随笔[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4):49-56.
被引量:2
5
王瑶.
谈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
.文学评论,1981(5):3-10.
被引量:7
6
王尧.
“陈奂生战术”:高晓声的创造与缺失——重读“陈奂生系列小说”札记[J]
.小说评论,1996(1):72-75.
被引量:16
7
李学.
对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研究简述[J]
.河北学刊,1982,2(1):158-159.
被引量:1
8
高晓声.
谈谈有关陈奂生的几篇小说[J]
.文艺理论研究,1982(3):24-30.
被引量:14
9
范伯群.
陈奂生论[J]
.当代作家评论,1984(1):9-17.
被引量:9
10
叶兆言.
郴江幸自绕郴江[J]
.作家,2003,0(2):4-1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4
1
刘大先.
三农问题与“社会分析小说”的得失——公私之间的高晓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2):162-181.
被引量:7
2
杨晓帆.
归来者的位置:“高晓声访美”与《陈奂生出国》[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2):182-197.
被引量:6
3
王布新.
经验危机与主体重建——文学史过渡视野中的“陈奂生”[J]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3):44-49.
被引量:2
4
陈璐.
王安忆的“劳动”日常与怀旧叙事[J]
.当代文坛,2023(4):198-2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刘大先.
城市的胜利与城市书写的再造[J]
.小说评论,2018(6):75-89.
被引量:2
2
杨联芬.
不一样的乡土情怀——兼论高晓声小说的“国民性”问题[J]
.文学评论,2019(1):56-65.
被引量:6
3
岳芬.
生态视域与高晓声的乡土意识——从《在密西根大学的讲演》到《陈奂生出国》[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3):22-26.
被引量:1
4
张志忠.
论改革开放时代的黄金一代作家群[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1):1-24.
5
房伟.
文学史时间中的高晓声与陈奂生[J]
.当代作家评论,2020(5):5-16.
被引量:2
6
李馨.
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走出去”现象——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中心的考察[J]
.当代文坛,2020(6):44-49.
被引量:1
7
赵天成.
高晓声:陈家村的“城里人”——兼论“陈奂生系列”的叙述视点问题[J]
.文艺争鸣,2020(12):6-16.
被引量:3
8
赵天成.
论高晓声小说的乡绅视角[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2):116-128.
被引量:2
9
王布新.
经验危机与主体重建——文学史过渡视野中的“陈奂生”[J]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1(3):44-49.
被引量:2
10
刘大先.
确定性的显隐——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J]
.文学评论,2021(6):131-140.
被引量:8
1
谷玉梅.
开发西部的长期性与优化精神结构[J]
.理论导刊,2000(11):9-11.
2
王晓丽.
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3):27-30.
被引量:2
3
徐建华,钟萍.
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浅议[J]
.龙江党史,1999(3):20-21.
4
吴平.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
.当代陕西,2001(4).
5
蔡福兴.
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46(3):44-46.
被引量:1
6
曹立.
迈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J]
.理论视野,2013(11):1-1.
7
唐小芹.
论邓小平的特区建设思想[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4):62-64.
8
汉青之.
创新的价值起源[J]
.新经济导刊,2010(7):50-51.
被引量:1
9
张广荣.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六大风险[J]
.经济,2011(9):56-57.
10
刘溢海.
新时期农村扶贫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中州学刊,2007(2):65-67.
被引量:5
南方文坛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