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逐渐成为全民性任务,体现为全民参与、经济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本文即探讨了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问题,提出了实现生态修复中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以供参考。
作者
邱耀军
机构地区
云阳县龙角水利水保站
出处
《江西建材》
2016年第9期118-118,120,共2页
Jiangxi Building Materials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修复
综合治理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姜德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新问题[J]
.中国水土保持,2014(1):1-3.
被引量:19
2
董宁.
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世界,2015,12(2):24-24.
被引量:4
3
罗兴录,樊吴静,杨鑫,曾文丹.
不同植被下水土流失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62-16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郝明德.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79-81.
被引量:14
2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
森林植被垂直截留作用与水土保持[J]
.水土保持研究,1994,1(3):8-13.
被引量:75
3
汪有科,吴钦孝,赵鸿雁,刘向东,韩冰.
林地枯落物抗冲试验研究[J]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991(2):57-63.
被引量:8
4
黄云凤.
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机理及措施研究综述[J]
.福建水土保持,2004,16(3):14-18.
被引量:11
5
崔铁成,张爱芳,吴宽让,周新华.
森林植被与洪水、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关系综论[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1):95-99.
被引量:9
6
刘福云,王准,周永丽,林夕华,王俊杰.
岩桂人工林水土流失监测及效益评估[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15-20.
被引量:8
7
陈文军,秦武明,韦建晓,黄勇,陆子珍.
三种速生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性能[J]
.广西科学,2007,14(2):177-179.
被引量:6
8
邓湘雯,康文星,田大伦,项文化,闫文德.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J]
.林业科学,2007,43(6):1-6.
被引量:10
9
刘培娟,马文贵,杨吉华,孙友,李建伟,陈安强.
鲁中南山区径流小区不同坡度条件下4种植被的水土流失规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57-359.
被引量:8
10
肖波,赵允格,邵明安.
黄土高原侵蚀区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及其水土保持效应[J]
.草地学报,2008,16(1):28-33.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30
1
姜德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保持新特点新举措[J]
.中国水利,2014(8):44-45.
被引量:2
2
杜虹蓉,易琦,赵筱青.
桉树人工林引种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26(1):30-39.
被引量:8
3
陈超,赵丽丽,王普昶,任登鸿,戴全厚.
百脉根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理生态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J]
.水土保持学报,2014,28(3):300-306.
被引量:22
4
黄国勤,赵其国.
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
.生态学报,2014,34(18):5142-5152.
被引量:181
5
叶伟,赖日文,谢雪莉,汪琴,陈芳,陈思雨,罗文玮.
森林绿量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定量关系[J]
.水土保持通报,2014,34(5):295-298.
6
李慧.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简析[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0(3):175-176.
7
姜德文.
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意见 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J]
.中国水土保持,2016(2):1-5.
被引量:24
8
李永刚.
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6(9):257-257.
被引量:5
9
唐清亮,石铁玉,付秋萍.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机遇与挑战[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4):276-278.
被引量:5
10
邹超煜,白岗栓,李志熙,边利军,王正娟.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2016(11):76-8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
1
王兵,张光辉,刘国彬,杨勤科,杨艳芬.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0):150-161.
被引量:44
2
李艳云.
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5):48-50.
被引量:8
3
于震,毕泉鑫.
干旱、半干旱山区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2014,27(11):63-65.
被引量:8
4
雷亚中.
有关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7):162-162.
被引量:1
5
王彬彬,金凯.
吉林省水土流失概况及生态修复探讨[J]
.吉林水利,2018(4):45-47.
被引量:5
6
刘延柱.
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之我见[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36-37.
被引量:1
7
高智,刘志强,李援农.
浙江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生态修复对策[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27-33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商胜才.
辽西地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综合治理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8(9):228-228.
被引量:4
2
刘耕良.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J]
.山西农经,2019(6):99-100.
被引量:4
3
于春波.
浅析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J]
.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01-10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刘强.
朝阳县西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成效及其问题分析[J]
.水利发展研究,2019,19(3):37-40.
被引量:2
2
刘文锋.
老西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其成效分析[J]
.水利发展研究,2019,19(6):68-71.
被引量:1
3
邓加宏.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分析[J]
.科技资讯,2019,17(25):72-73.
4
万佳蕾.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研究概论、存在问题及建议[J]
.珠江水运,2019,0(23):10-12.
被引量:5
5
刘晓静,段景峰,李刚峰.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20,0(8):216-217.
6
席萍梅.
辽西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与蓄水保土机理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0):98-101.
7
艾向宇,宋云鹏,聂永辉.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
.现代农业,2020(10):89-90.
被引量:5
8
土小宁,胡海波,李蓉,王霞.
红壤区(苏皖)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及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2021(11):26-29.
被引量:1
1
刘延柱.
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之我见[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36-37.
被引量:1
2
王改娟,张勇健.
枣疯病的防治方法[J]
.山西果树,2008(4):53-54.
3
熊绍华.
武陵山区开发治理问题[J]
.热带地理,1989,9(2):165-173.
4
王备麟.
黑龙江垦区涝渍治理问题[J]
.现代化农业,1993(2):10-10.
5
赵悦,许云磊,李召,张承斌.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的防治与利用研究[J]
.今日科苑,2009(5):122-122.
被引量:3
6
肖雪毅,刘永辉.
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J]
.农业与技术,2014,34(5):67-67.
被引量:4
7
陈文先.
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现[J]
.珠江水运,2013(15):74-75.
被引量:3
8
张善玉,陈哲晶,吕占江.
浅谈通辽市土地沙漠化及其治理[J]
.防护林科技,2001,14(1):44-45.
9
任二平.
淤地坝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A02):202-202.
10
任宝玉.
禁止使用高残毒农药[J]
.合作经济与科技,1998,0(12):48-48.
江西建材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