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缓倾斜极薄铁矿体采矿方法选择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缓倾斜极薄铁矿体处于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在这种地质条件下进行开采的效率比较低,这是采矿行业一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通常来说,在缓倾斜极薄铁矿体开采的过程中会使用分采填充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回采效率特别低,损失贫化率比较高。鉴于此,必须要针对缓倾斜极薄铁矿体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从而提高矿石回采的效率。
作者
王刚
机构地区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出处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6年第8期150-151,共2页
Inner Mongolia Coal Economy
关键词
缓倾斜极薄铁矿体
采矿方法
选择
分类号
F403.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TD853.21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徐文彬,宋卫东,杜建华,唐国友,刘博华.
缓倾斜极薄铁矿体采矿方法选择研究[J]
.金属矿山,2011,40(4):5-8.
被引量:11
2
邱建萍.
国内采矿方法概述[J]
.矿业快报,2008,24(6):10-12.
被引量:9
3
宋卫东,徐文彬,杜建华,万海文.
长壁法开采缓倾斜极薄铁矿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33(3):264-26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史太禄,任凤玉,李文增,周宗红,叶振华.
模糊数学在采矿方法优选中的应用[J]
.金属矿山,2007,36(11):29-31.
被引量:35
2
郝延锦,吴立新,戴华阳.
用弹性板理论建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z1):2958-2962.
被引量:34
3
余华中,李德海,李明金.
厚松散层下开采预计的概率积分法修正模型[J]
.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23(4):255-257.
被引量:11
4
明世祥,于言平.
小官庄铁矿采场地压控制方法的研究[J]
.金属矿山,2005,34(1):9-11.
被引量:16
5
王树仁,王金安,戴涌.
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移动规律与破坏机理的离散元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27(1):5-8.
被引量:50
6
钱鸣高,缪协兴.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形态与受力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14(2):97-106.
被引量:214
7
董振民,范庆霞,金闯.
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研究和应用[J]
.宝钢技术,2005(B09):19-23.
被引量:16
8
戴华阳,易四海,鞠文君,阎跃观,杨世杰,乔中栋.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综放开采岩层移动规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8(5):409-412.
被引量:33
9
韩放,谢芳,王金安.
露天转地下开采岩体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28(6):509-514.
被引量:62
10
许宝田,阎长虹,许宏发,庄乾城.
基于模糊理论的软岩黏弹性模型识别及参数反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1):2280-2286.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29
1
王寅.
缓倾斜薄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23(6):142-145.
2
徐文彬,宋卫东,谭玉叶,王东旭,王文景.
金属矿山阶段嗣后充填采场空区破坏机理[J]
.煤炭学报,2012,37(S1):53-58.
被引量:20
3
史海明,徐曾和.
颗粒堆积多孔介质渗透特性的分析[J]
.金属矿山,2009,38(S1):296-299.
4
唐强,王孟来,李文璞.
低品位变倾角磷矿山地下开采方法浅析[J]
.中国产业,2011(4):66-66.
5
左国义,周孝满.
复杂赋存条件下矿脉回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2(7):604-605.
6
谷中元.
分段空场法在三道沟铁矿中的应用[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2,64(3):26-29.
被引量:13
7
任福勇.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
.科技资讯,2012,10(25):43-43.
被引量:7
8
刘辉,宋卫东,付建新,南世卿,韩瑞亮.
基于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的留矿法开采围岩稳定性分析[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32(6):75-78.
被引量:4
9
张鹤松.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82-82.
被引量:3
10
刘延崇.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23-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
1
邢超,孙英翔.
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优化方法探讨[J]
.科技与企业,2015(7):148-148.
被引量:4
2
褚亦功,刘云,蒙红荣.
缓倾斜极薄矿脉采矿方法新突破[J]
.中国矿山工程,2015,44(2):1-5.
被引量:10
3
姜德福.
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研究[J]
.有色矿冶,2016,32(1):14-16.
被引量:5
4
谭闯.
缓倾斜极薄矿体露天采矿方法优化方案[J]
.世界有色金属,2018,43(7):65-66.
被引量:1
5
张金龙.
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优化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2017(17):95-95.
被引量:5
6
郭燕忠.
缓倾斜极薄矿体采矿方法对比分析[J]
.现代矿业,2016,0(6):27-2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郭东东.
缓倾斜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优化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2020(9):43-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施运刚.
不稳围岩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的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2020,45(21):162-163.
1
李亮.
煤矿采煤方法与采煤技术选择分析[J]
.能源与节能,2016(11):144-145.
被引量:2
2
刘普,杨建平.
采煤技术的合理优化及采煤工艺的选择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3):308-308.
被引量:4
3
范广艺.
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90-90.
被引量:7
4
把友权.
我国煤矿开采的方法及其选择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44-144.
被引量:11
5
刘永兴.
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选择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8):230-233.
6
段恺.
采煤技术与采煤方法的选择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3(7):34-34.
7
肖峰.
井下采煤技术和工艺选择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3):89-90.
被引量:2
8
马延栋,柳凯,蔡鹏.
关于煤矿采煤方法与采煤技术选择的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15(11):133-134.
被引量:9
9
缪金柱.
试用量—本—利分析法确定石人沟铁矿损失贫化率考核指标[J]
.唐钢科技,1990(3):11-15.
10
宋华,任高峰,任少峰,许俊杰.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露天转地下矿山的应用研究[J]
.金属矿山,2011,40(7):36-38.
被引量:5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