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城市艺术节话语体系中文艺工具性的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30年代,文艺工具性理论应时代要求而生,该理论强调文艺的工具性体现在对最广大人群的文化作用上,而这种文化作用是在人群对文艺的参与过程中产生的。现今,文艺工具性理论对文化艺术发展的现实仍具有指导性作用。要真正发挥文化艺术对社会的实际功能,就需要群体在对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中赋予文化艺术鲜活的发展动力。当代城市艺术节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是使文化艺术兴盛的新起点。以集体带个人、以群众文化带个体的艺术创造,将会对文化大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举办至今,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由此促成的艺术与人近距离的接触,为人们对文艺生活形成普遍的、近距离的感知、认同与参与提供了切实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发挥文艺工具性的现实意义。
作者 刘晓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27,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德]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张志扬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3页.
  • 2顾颖.节庆与城市[J].城市问题,2004(3):77-79. 被引量:3
  • 3陈圣来.《艺术节就要解放艺术》,转载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0-10/19/c_12676488.htm,2010年10月19日.
  • 4[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