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初由地方大儒全面推动、在江南乡村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葬亲社,没有固定的会所,而且主要局限于浙西地区。其源起、组织成员及其在整个清代的前后传承与相关活动,被不同时代地方士人所反复申说与实践,以抵拒彼时生活世界中有违儒家伦理道德要求的丧葬恶习。资助的对象基本是士人生活圈中贫而无力者,至于葬亲社的主要组织者,多是地方思想领袖或文化精英,都与一般而言的善会、善堂不同,也更可以反映这类善会在清代的一般面貌与地域影响特征,甚至于思想史上可能存在的意义。从清初至清末,葬亲社一直踵行不绝,原因当与地方的文化传承、官绅阶层对儒家思想中伦理孝道观念的长期着力提倡,以及太平天国战争后,朝廷大规模整顿地方社会、重建统治秩序的新任务,都相契合。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60,共14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世江南的城乡环境、地域经济与政治变迁研究”(编号:15JJDZONGHE005)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