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葬亲社:清代浙西乡村地方士人的施善活动与传承变化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清初由地方大儒全面推动、在江南乡村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葬亲社,没有固定的会所,而且主要局限于浙西地区。其源起、组织成员及其在整个清代的前后传承与相关活动,被不同时代地方士人所反复申说与实践,以抵拒彼时生活世界中有违儒家伦理道德要求的丧葬恶习。资助的对象基本是士人生活圈中贫而无力者,至于葬亲社的主要组织者,多是地方思想领袖或文化精英,都与一般而言的善会、善堂不同,也更可以反映这类善会在清代的一般面貌与地域影响特征,甚至于思想史上可能存在的意义。从清初至清末,葬亲社一直踵行不绝,原因当与地方的文化传承、官绅阶层对儒家思想中伦理孝道观念的长期着力提倡,以及太平天国战争后,朝廷大规模整顿地方社会、重建统治秩序的新任务,都相契合。
作者 冯贤亮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60,共14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世江南的城乡环境、地域经济与政治变迁研究”(编号:15JJDZONGHE005)之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清·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先师蕺山先生文集序》,第46页.
  • 2王鸿泰.《武功,武学,武艺,武侠:明代士人的习武风尚与异类交游》,《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14年第八十五本第二分,第219页.
  • 3吴琦,黄永昌.清代江南的义葬与地方社会——以施棺助葬类善举为中心[J].学习与探索,2009(3):216-223. 被引量:8
  • 4方福祥,等.《明清杭嘉湖慈善组织所凸现的三教冲突与融合》,《南湖论坛》2004年第1期.
  • 5余霖纂.《梅里备志》卷2《风俗》,民国十一年阅沧楼刻本,收入《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版,第270页.
  • 6冯贤亮.坟茔义冢:明清江南的民众生活与环境保护[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1):161-184. 被引量:4
  • 7清·陈世傅.《<丧葬杂录>序》,收入光绪《桐乡县志》卷19《艺文志》,光绪十三年刊本.
  • 8余霖纂.《梅里备志》卷2《蠲恤》,民国十一年阅沧楼刻本,收入《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版,第267页.
  • 9常建华.《试论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载《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
  • 10冯贤亮.《土火之争:清代江南的葬俗整顿与社会变革》,《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5-172页.

二级参考文献8

  • 1顾禄.桐桥依棹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7.
  • 2余治.江南铁泪图[M].台北:学生书局,1969:12.
  • 3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上海碑刻资料选辑[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44.
  • 4(清)陆以恬 撰,崔凡芝.冷庐杂识[M]中华书局,1984.
  • 5(明)田艺蘅.留青日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 6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社会问题研究:以停棺不葬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1(02).
  • 7常建华.明代墓祠祭祖述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37-42. 被引量:7
  • 8王卫平,黄鸿山.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社会救济——以市镇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农史,2003,22(4):85-9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26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