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5
-
1王钧林.论邹鲁文化[J].东岳论丛,1997,18(1):76-81. 被引量:4
-
2逄振镐.关于齐、鲁文化“融合”问题[J].管子学刊,1999(1):58-64. 被引量:1
-
3李伯齐.也谈齐鲁文化与齐鲁文化精神[J].管子学刊,1999(4):45-49. 被引量:11
-
4宋艳萍.从《公羊传》、《谷梁传》的主要区别浅探齐鲁文化的差异[J].管子学刊,1998(4):44-49. 被引量:2
-
5郭墨兰.齐鲁文化早期交流融合述论[J].管子学刊,1997(4):40-44. 被引量:1
-
6周立升,蔡德贵.齐鲁文化考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14. 被引量:10
-
7郭墨兰.齐鲁文化发展论略[J].文史哲,1995(3):19-25. 被引量:2
-
8邱文山.齐文化与鲁文化之比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4(2):17-20. 被引量:4
-
9魏建,贾振勇.齐鲁文化渊源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6(2):86-90. 被引量:2
-
10王志民.齐鲁文化与中华文明[J].中国发展,2002,2(2):54-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胡尊东,洪梅香.牡丹文化及其产业化的模式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94-497. 被引量:8
-
2孙永,宋若臣.山东地域文化的多源与多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133-135. 被引量:1
-
3孙永,张伟伟.基于文化思辨的淄博、济宁两市经济数据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5):86-88. 被引量:1
-
4吴光炜.加快菏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方略[J].菏泽学院学报,2015,37(3):25-29. 被引量:4
-
5高昂,祁素萍.菏泽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商品转化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11X):285-286. 被引量:5
-
6董昕,傅郭鑫.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绿色文化构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35(1):122-128. 被引量:1
-
7张亚琳,王晖.菏泽民俗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调查[J].西部皮革,2020,42(14):118-119.
-
8李洁,祝银行.征地拆迁进程中菏泽赵楼村牡丹“生产”实践及文化根性探索[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114-122.
-
1张爱民.齐文化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研究[J].管子学刊,2010(3):23-31. 被引量:3
-
2朱宁宁.推动宪法深入实施补齐文化立法短板[J].海南人大,2017(2):30-31.
-
3王培聪,王焕文.齐文化廉政思想与当前的廉政建设[J].人文天下,2016(8):33-36.
-
4胡杰华.在透视沂蒙精神中重新审视党群关系[J].中国领导科学,2014,0(3):37-38.
-
5郭墨兰.齐文化中的开放精神[J].发展论坛,1995(3):46-48.
-
6刘蔚华.齐鲁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J].发展论坛,1994(1):50-53.
-
7史天经.山东省孔子学会举行“鲁文化与儒学学术讨论会”[J].发展论坛,1996(2):63-64.
-
8彭林.论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共有的伦理精神:做好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的对接[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12):27-27.
-
9钟海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依托传统文化开展廉政教育[J].中国监察,2010(24):31-31.
-
10王海蕴.伦齐和他的改革[J].财经界,2014(22):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