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生稻头季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述目前再生稻头季收获的生产现状,分析机收头季再生稻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广再生稻的背景下,加快研制适合收获头季再生稻收割机的紧迫性,并阐明了头季再生稻收割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
郭翰林
林建
施火结
张翔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出处
《福建农机》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Fuj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A04178)
关键词
头季再生稻
机械化
现状
问题
发展趋势
分类号
S233.7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5
1
杨磊,肖丽萍,耿兆奎,潘晓华,刘木华.
我国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1):8-10.
被引量:20
2
费震江,董华林,武晓智,周鹏.
湖北省再生稻发展的现状及潜力[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5977-5978.
被引量:27
3
刘长华,皮少成,陈鹏宇.
湖北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J]
.农机科技推广,2015(4):14-14.
被引量:7
4
朱鸿,陈鸿飞.
福建省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3):170-175.
被引量:16
5
皮少成,陈鹏宇.
积极探索再生稻生产机械化 为粮食增产助力[J]
.湖北农机化,2015(3):7-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郑景生,林文雄,李义珍,姜照伟,卓传营.
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78-82.
被引量:18
2
姜照伟,卓传营,林文,郑景生,李义珍.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8-9.
被引量:13
3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3-107.
被引量:20
4
郑荣和.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2):21-22.
被引量:5
5
张海峰,黄育民,林文,李义珍,蔡亚港.
再生稻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J]
.福建稻麦科技,1991,0(4):41-45.
被引量:6
6
李义珍,黄育民,陈子聪,蔡亚港,黄海明.
再生稻丰产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1,11(1):1-12.
被引量:35
7
郑景生,林文,卓传营,方宣钧,林文雄.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06-109.
被引量:24
8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3):6-12.
被引量:9
9
李义珍,黄育民.
Ⅺ报 稻桩养分转运规律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4):4-9.
被引量:1
10
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65-68.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70
1
董华林,涂军明,费震江,周黎,周鹏,曾波,郑兴飞,李珍连,徐得泽,游艾青.
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94-98.
被引量:3
2
朱校奇,邓启长,李杰,邓启云.
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头季稻-再生稻”示范表现及关键技术[J]
.中国稻米,2007,13(4):53-55.
被引量:11
3
朱校奇,邓启云,陈春光,龙世平,尹文雅,庄文.
超级杂交稻再生稻和主季稻源库关系比较[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2):73-77.
被引量:4
4
黄水明,陈萍萍,游月华.
不同桩高对再生稻生产的影响[J]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15-18.
被引量:3
5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郭晓艺,张林,刘茂,周兴兵.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
被引量:80
6
国委文.
北方水稻收割机割台结构设计及技术参数确定[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0):11-12.
被引量:1
7
秦雪艳.
关于国产联合收割机如何面对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探讨[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0(18):75-75.
8
熊书敏,蔡学栩,郝迁平,刘文强.
永修县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种植技术及效益[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43-44.
9
李景润,邱明朝.
杂交中稻-再生稻生产试验示范初报[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3):25-27.
10
徐媛,黄杨生,伍文锋,张斐斐,廖强,杨新新.
赣南丘陵山区水稻收割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南方农机,2016,47(4):16-1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8
1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5
2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3
迟媛,蒋恩臣.
履带车辆转向时最大驱动力矩的计算[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3):74-78.
被引量:40
4
唐忠,李耀明,李洪昌,徐立章,庞靖.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田间小麦收获最优路径与速度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S1):133-137.
被引量:2
5
衣淑娟,李敏,孟臣.
谷物脱粒与分离装置试验数据采集系统[J]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00-103.
被引量:30
6
郭文韬.
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J]
.中国农史,1993,12(4):1-6.
被引量:18
7
张桂莲,屠乃美,袁菊红,刘鹏,张顺堂.
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229-232.
被引量:24
8
王岳.
联合收割机的二次切割分向输送部件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1995,26(4):84-89.
被引量:5
9
施国标,林逸,张昕.
动力转向技术及其发展[J]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0):173-176.
被引量:21
10
施能浦.
再生稻的发展历程与开发利用类型[J]
.中国稻米,1997,3(4):14-16.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6
1
雷志强,张国忠,彭少兵,卢康,付建伟,查显涛,周勇.
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行走底盘碾压率的模拟与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44(4):738-743.
被引量:10
2
付建伟,张国忠,谢干,王洋,高原,周勇.
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3):11-20.
被引量:18
3
李慧龙,刘兆朋,刘木华,陈雄飞,余佳佳,张心毅,彭永福.
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1,52(3):314-320.
被引量:2
4
陈安娅,李耀明,黄铭森,王晗昊,李佳圣.
再生稻联合收获机附加切割器的设计及试验[J]
.农机化研究,2022,44(2):203-207.
被引量:1
5
曾山,黄登攀,杨文武,刘伟健,文智强,曾力.
三角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底盘的设计与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22,52(8):1943-1950.
被引量:10
6
卢康,张国忠,彭少兵,雷志强,付建伟,查显涛,周勇.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36(5):108-114.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陈基旺,帅泽宇,屠乃美,易镇邪.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稻米,2018,24(5):68-72.
被引量:29
2
孙潇鹏,林建,刘灿灿,李哲宇.
水稻收割机的割台轻量化设计及经济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4):182-186.
被引量:6
3
杨禹锟,刘竣,黄登攀,曾山,赖全禧.
全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8):129-132.
被引量:2
4
付建伟,张国忠,谢干,王洋,高原,周勇.
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3):11-20.
被引量:18
5
赵胜华,张国忠,张仕杰,付建伟,谢干,MOHAMED Anwer.
基于薄膜传感器的横轴流脱粒滚筒实时喂入量测量系统设计[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0,39(2):160-169.
被引量:2
6
洪瑛杰.
液压驱动式收割机底盘设计及其避障系统实验[J]
.装备制造技术,2020(4):19-24.
被引量:4
7
张玉华,张凯鑫,陈源.
湖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J]
.农机化研究,2020,42(11):255-263.
被引量:2
8
曹鹏,刘丹,张建设,汪本福.
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协同推广机制创新与实践[J]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9):27-30.
被引量:3
9
王晗昊,李耀明,徐立章,黄铭森,马征.
再生稻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内部气流场分析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20):84-92.
被引量:12
10
李亦白,陈聪,曹光乔.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甘蓝生长过程导航线提取算法[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12):131-138.
被引量:4
1
门国保.
浅谈江淮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J]
.农民致富之友,2015(2):192-193.
2
余友庆,林积秀,严叔平,邓文财,纪翠红.
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4):36-39.
3
罗志文,伊焕峰,栾雪,王宇婷,单晓晶,田晔,吕冬云.
抚远东极机场传粉昆虫资源调查及分类[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20-21.
被引量:4
4
黄永丽.
运城市机井灌溉及管理分析探讨[J]
.地下水,2012,34(4):94-95.
5
张人勇,吴军.
友好交流[J]
.农业现代化研究,1983,4(5):14-18.
6
孙姣,傅勇,崔刚,严荣超.
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7):244-244.
被引量:1
福建农机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