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私人空间的兴起,私人表达的公共化不仅加剧了社会空间的碎片化,也使更多存在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浮出水面,这就必然会在受众的理解中引发"我"与"我们"的对立。鉴于每个人的"中国梦"都会局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且容易丧失个体的民族感,中国梦的校园文化教育,就要从中华民族的实践中汲取精神内涵,运用"一个核心"和"四种导向"的建构策略,采用文化沉浸式体验方案,使大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即它的生命延续性和自我超越性。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95-299,共5页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编号:15JDSZK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