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段子评论的限度与困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段子概述与分类 段子,原指相声中藏着笑料的一段,如今成了调侃的泛称。人们依照内容特点,将段子分为红、黄、灰三种。红段子以宣扬美德、启迪人生为主。黄段予隋色意味浓重。灰段子,则以针砭时弊为主,紧密贴合新闻事件,表达民意、民情甚至民愤。本文所指的“段子”,特指灰段子。
作者
王昱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28,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困境
评论
新闻事件
泛称
民情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陈敏.
网络新闻评论中的“段子”文化[J]
.新闻爱好者,2009(4):16-17.
被引量:4
2
王焱.
灰段子的狂欢表征、意义及其限度——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为视角[J]
.文艺争鸣,2013(6):115-11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胡春阳.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115-121.
被引量:168
2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15页.
3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9页.
4
柏格森.《笑》.徐继曾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5
杨明新.《笑的奥秘》,广西人民出版,第146页.
6
《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页,第14页.
7
《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78页.
共引文献
14
1
何晓渝.
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及问题[J]
.新闻世界,2011(9):145-146.
被引量:3
2
彭文忠,邹波红.
网络段子:微传播时代的全民狂欢[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3):83-86.
被引量:6
3
吴晟.
民间段子的社会功能[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7):92-96.
被引量:2
4
郝永华,聂茜.
热点段子的衍生与负面舆情——基于30个案例的内容分析[J]
.新闻大学,2015(1):87-93.
被引量:8
5
吴晟.
民间段子的界义与源流[J]
.嘉应学院学报,2015,33(4):67-71.
6
金茹花,欧阳护华.
弱势群体舆情智慧段子的互文应用策略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77-87.
7
卓敏,吴建平.
当代青年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可视化研究——基于微博、微信用户[J]
.中国青年研究,2016(8):10-19.
被引量:8
8
瞿一丹.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视角下的校园另类童谣[J]
.江苏教育研究,2018,0(5):27-32.
9
刘梦琪.
网络段子的传播风险与对策研究[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32(4):85-89.
被引量:1
10
冯壮.
网络段子的传播学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2):273-273.
同被引文献
36
1
连娜.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J]
.新闻界,2011(3):23-25.
被引量:4
2
李克钦.
“段子文化”浅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40-41.
被引量:8
3
赵子昂.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到拉康的剩余快感[J]
.江苏社会科学,2008(1):28-32.
被引量:2
4
周晓燕.
小小段子,搅动中国--“如何看待手机段子流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
.人民论坛,2010(12):14-17.
被引量:3
5
苟世祥.
红段子勃兴的四个“谨防”[J]
.人民论坛,2010(12):19-20.
被引量:2
6
周志强.
段子文化中的政治心理[J]
.人民论坛,2010(12):26-27.
被引量:5
7
祁林.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红段子”—表征、结构与文化[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4):45-50.
被引量:5
8
喻季欣.
新媒体写作谈之五 由“微”而“威”的“威动力” 手机媒体红段子的写作特色[J]
.新闻与写作,2010(8):86-88.
被引量:2
9
潘启雯.
“段子”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润滑剂[J]
.阅读与写作,2010(11):26-27.
被引量:2
10
连娜.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网络“红段子”的创作和传播[J]
.东南传播,2011(5):54-5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芳,雷艳云.
我国段子文化研究之进程、主题、视角与方法[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1):68-74.
2
孙琪.
公共政策网络灰段子:一种编码与解码的戏谑式抗争[J]
.领导科学,2023(2):143-148.
1
杜宏宇.
体育评论的平民意识[J]
.记者摇篮,2005(6):7-8.
被引量:5
2
朱崇阶.
还是保留“馆员”泛称好——业务用语辩证之二[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4(2):36-36.
3
童兵.
新闻的可读性和事实的重要性[J]
.新闻与写作,1990(10):14-15.
4
于永华.
汇校、校雠与校勘[J]
.兰台世界(上旬),2009(10):75-76.
5
刘竹孙.
批评报道的标题制作不应用泛称[J]
.传媒观察,1991,0(5):44-44.
6
微博那点事儿[J]
.青年文学家,2012(6):18-19.
7
范崇高.
中古文献整理中的书名问题[J]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3):13-17.
被引量:1
8
刘雯,黎万和.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J]
.新闻界,2010(5):54-55.
被引量:2
9
童兵.
在上帝和仆人之间──解读中西受众观[J]
.新闻记者,2002(2):12-14.
被引量:10
10
卢剑锋.
脱口秀节目的成功要素——《今晚80后脱口秀》亮点何在[J]
.新闻与写作,2015(10):107-109.
被引量:2
青年记者
201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