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流派的共性和个性的探讨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医内科各流派都离不开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阴阳气血、脏腑五行、标本病机等基础理论,这是各流派的共性。如肺病的痰饮和肾病的水湿,均因阳虚阴盛所致。当阳虚到一定程度,则会阳损及阴,这是阴阳互根理论的病理表现。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病机,则痰饮水湿又可采用温脾化饮、分利水湿的治则治法。丁氏内科常采用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使医者较易掌握辨证的重点。对于标实证,首先要辨别寒热及寒热的侧重;对于本虚证,应分辨阴阳气血的变化。治疗脾胃病本虚标实阶段,多投益气健脾、疏肝和胃之法,而肺病痰饮的本虚标实阶段,则用益气健脾、理气化痰之法。可见,各流派都离不开中医基础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各流派具体方药的选择、配伍、剂量的大小等,均属于个性范畴。当流派的临床经验资料积累到适合科学研究的量并形成规律,能为大家所用,那么,这个个性就转化为了共性。
作者 黄吉赓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第2期29-32,共4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8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