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海之滨,长江下游,旧时的商都上海,把经销员称谓“跑街”,是专为各国买办、大公司到处去推销商品的。他们在洋人,买办面前是伙计,推销员,低人一等,而在国人面前,却是西装革履“吃洋饭”、“赚洋钱”的阔佬而高人一头,他们的心态具有双重性,常常是虎气与猴气参半,即是“老爷”又是“奴婢”。联着齐,全面推行了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统领一切经济领域。当时洋人撤离上海滩,诸多公司,企业关门,商机低落,市场萧条。在大街上,连便民店、小菜滩、烟酒小铺都被纳入计划经经济畴,统一经营、统一模式、统一计划、统一领导,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统一得严严密密,死气沉沉,没有丝毫活力,所以当时,无所谓“品牌、形象、质量、服务承诺和技术支持与竞争”等等。低下的生产力使一切必须在计划经济下运行。在计划经济驱动下,产品到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大到钢材、汽车、小到花生油、白菜,一律统购统销,划区定点定量供应,客户购物排长队。因为计划经济是卖方市场,国家部委马拉松式的计划会议年年召开,各单位做大盘子计划,年分配指标,准备“一刀切”的手法,成为公开的秘密,在当时的环境下,只需采购员,根本不需要经销员,原来的推销员只得改行的改行,下放的下放,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