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的“本土再造”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全国城市电视台收视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扬州台充分利用其区域媒体的身份,对本土文化进行开掘、整合和重构,并结合新媒体互动参与的特性,为本地受众开展全方位信息和文化服务。该台还顺应全球化和新媒体环境,注重本土与新媒体、本土与区域以及全球的互动关联,通过继承和再造,赢得了广大观众和市场,传承和弘扬了中国文化。在全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扬州台对本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再造,对我国广大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的城市电视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出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2011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城市形象的媒体塑造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1TQC008〉 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扬州台推介会资料《领跑全国城市台收视的扬州台收视洞察》.
  • 2扬州台推介会资料《中国城市台的领跑者》.
  • 3曾一果.全球想象与传统的再生产——全球化语境中大众传媒的“城市叙事”[J].文艺研究,2011(4):70-79. 被引量:7
  • 4[美]爱德华·索亚:《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李均译,第259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5《扬州广播电视总台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总体方案》.
  • 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41

  • 1张旭东.重访八十年代[J].读书,1998,0(2):4-12. 被引量:26
  • 2于治中.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研究[J].读书,2007(3):3-8. 被引量:15
  • 3朱强.《我们无法不关注上海》,《南方周末》(广州),2001年10月18日.
  • 4李鸿谷.《奥运的中国:历史的动力》,载《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12月3日.
  • 5张炳升.《和谐与发展是首都建设的价值导向》,载《光明日报》2010年3月5日.
  • 6《"新上海人":没那么简单》,载《南方周末》2001年10月18日.
  • 7《上海男人和他的外国太太》,载《南方周末》2001年10月18日.
  • 8苏智良.《迈向全球城市--“世博”对于上海城市的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7日.
  • 9邬才生、方伟.《凝聚强调精神动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苏州》,载《苏州日报》2008年9月12日.
  • 10罗丽莎.《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黄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传媒集团2006年版,第8页.李.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