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相关研究者一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归纳为三种模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整体性保护。也有研究者从部分地区将其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起来的实践出发,归纳出第四种保护模式——服务性保护。但是,这一模式论在国家大力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应当进行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的服务性保护,是基于基层公共精神、公共文化的塑造上已经发挥和必须发挥的"文化治理"功能上的互为所用及路径整合。公共精神的发现与重塑是其核心内容,调动广大群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是服务性保护实施的关键所在。
作者 郑迦文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246,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4XMZ089)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民族地区人口变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MA140251)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项目(GDTB201101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1

  • 1约翰·斯道雷.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J].学术月刊,2005,37(9):57-62. 被引量:21
  • 2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J].探索与争鸣,2007(7):61-65. 被引量:43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4....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4....
  • 5约翰·斯道雷.记忆与欲望的耦合-英国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0.
  • 6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44、5.
  • 7保罗·霍普.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81.
  • 8托尼·本尼特.本尼特:文化与社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3.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10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共引文献449

同被引文献227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7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