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近代中国的“资本家”——以其概念之生成、演变为中心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早在"洋务运动"后期,西方语境中的capitalist即已进入中国,在华传教士开始以"资本人"、"资本主"、"富翁"、"财东"等对译之。明治中后期,日本学者在中国译词基础上创制了"しほんか資本家"(shihon-ka)一词,逐渐被作为固定的社会经济学术语广泛使用。甲午中日战后,"資本家"开始进入中国,随后不同的群体出于不同的诉求赋予其不同的意涵,"资本家"渐成一个惯用术语。"五四"之后,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将马克思主义中的抽象定义引入,致使"资本家"发生"概念变迁",由意涵较为单一的社会经济学术语向拥有特殊意涵的社会-政治概念转变,表现出明显的阶级化走向。梳理"资本家"概念在近代中国之生成、演变过程可发现,各类话语中的"资本家"实际上都是一种作为他者身份的指涉,存在自我认同的困境。
作者 徐天娜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5,共10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0

  • 1[德]李博(WolfgangLippert).《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和作用.从词汇-概念角度看日本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赵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 2王立达.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J].中国语文,1958(2):90-94. 被引量:66
  • 3Wilhelm Lobscheid. Chinese and English Dictionary. Hong Kong. Noronha & Sons, 1871.
  • 4Justus Doolittle. 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Chinese Language. Foo-chow. Rozario, Marcal and Company, 1872.
  • 5Samuel Wells Williams. Syllab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Wu-Fang Yuen Yin, with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s as Heard in Peking, Canton, Amoy, and shanghai.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74.
  • 6[日]小崎弘道.《近世社曾量産ノ原因ヲ論ス》.选自.《六合雑談》,1881年4月第7号,第105頁.
  • 7W. & R. Chambers, Chamber's Educational Course. Political Economy. Edinburgh. Published by William and Robert Chambers, 1852, pp.96-102.
  • 8[英]傅兰雅(JohnFryer)口译,应祖锡笔述.《佐治刍言》,江南制造局原版1885年版,第289-第310节.
  • 9梁启超.《论生利分利》,载《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80页.
  • 10[德]李博.《汉语中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第154页.

同被引文献5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