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与和辻哲郎关于伦理本质的对话——以“空间性”概念为切入点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依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传统伦理学关于道德的空谈乃是一种需要被克服的意识形态假相。然而,马克思本人对于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显然已经预设了一定的道德立场。关于如何化解这一表面上的立论矛盾,日本左翼思想家柄谷行人提出的方案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乃是附生于"掠夺—再分配"机制的伦理意识,而其立论的出发点则是那种基于"互酬性"机制的伦理意识。顺着柄谷行人的思路,京都学派成员和辻哲郎关于"空间性"的讨论,则更为细致地刻画了上述"互酬活动"得以展开的风土条件。这样的比较性研究既将展示出和辻哲郎"风土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元伦理学层面上的彼此默契,也将解释为何在规范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层面上,和辻哲郎的取向要比马克思主义来得更为保守。
作者 徐英瑾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0,共8页 Changbai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15ZDB020)的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Steven Lukes.Marx and Morali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Oxford,1985.
  •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 3[日]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 4Wastuji Tetsurō.Climate and Culture,A Philosophical Study[M].translated by Geoffrey Bownas,Greenwood Press,1988.
  • 5Watsuji Tetsurō.Watsuji Tetsurō’s Rinrigaku[M],translated by Yamamoto Seisaku and Robert E.Carte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Albany,1996.[8][日]和辻哲郎.「倫理学:1-4」[M].岩波書店,2007.
  • 6[日]和过哲郎.风土[M].陈力平,译.商务印书馆,2006.
  • 7[日]和过哲郎.偷理学:1-4[M].岩波书店,2007.
  • 8Martin Heidegger.Being and Time[M]. translated by J. Macquarrie and E. Robins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62.
  • 9徐英瑾:《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与人工智能科学之间的对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