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最蓝的眼睛》的解构倾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最蓝的眼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莫里森并不是解构主义者,但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强的解构主义倾向,小说在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上质疑和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具有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作者
代博君
机构地区
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
出处
《社科纵横》
2016年第5期132-134,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逻各斯中心主义
解构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生安锋.
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霍米·巴巴访谈录[J]
.外国文学,2002(6):56-61.
被引量:41
2
托尼·莫里森著.陈苏东译.最蓝的眼睛[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
3
单纯.
论德里达的宗教思想[J]
.国外社会科学,2004(5):26-33.
被引量:3
4
王玉.
打破镜像 重塑自我——解读解构主义者托尼·莫里森[J]
.山东外语教学,2008,29(2):92-96.
被引量:6
5
泰勒·格思里.托尼·莫里森访谈录[M].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社,1994:88.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张立新.
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义[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114-120.
被引量:30
2
[日]高桥哲哉 王欣译 卞崇道校.《德里达解构》[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
Baird, Forrest E., 2000, From Plato to Derrida, Combine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4
Baird, Forrest E. & Kaufmann, Walter, 2000, Twentieth- Century Philosophy ( Secon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
5
Kearney, Richard, 1984, Dialogues with Contemporary Continental Thinker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6
Derrida, Jacues, 1976, Of Grammatolog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7
Coward, Howard & Foshay, Toby, 1992, Derrida and Negative Theology, New York : SUNY Press.
8
Derrida, Jacques, 1995, The Gift of Death, Trans. by Wills, David,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
Anidjar, Gil, 2002, Jacques Derrida : Acts of Religion, Roudedge.
10
Christian,B.Trajectories ofSelf-definition:PlacingContemporary Afro-American Women’s Fiction Con-juring:Black Women,Fiction,and Literary Tradi-tion[]..1985
共引文献
52
1
吴梅红.
国际组织中国籍员工的文化译转性及其作用机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0):79-87.
被引量:1
2
吴娱玉.
民族共通体:从抵抗到生成的能量之变——基于后殖民理论的考察[J]
.南京社会科学,2021(5):128-135.
被引量:2
3
谢玲.
从镜像理论剖析莫里森小说中的自我意识[J]
.芒种,2012(16):61-62.
被引量:1
4
管丽峥.
从分裂走向“完整”——通过“镜像”理论简析《慈悲》中混血儿索柔的自我认同[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138-139.
被引量:1
5
苗福光.
后殖民生态批评:后殖民研究的绿色[J]
.文艺理论研究,2015(2):197-204.
被引量:10
6
张其学.
“杂交”中的权力和阶级——对后殖民主义“杂交”思想的一种评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4(5):59-63.
被引量:4
7
刘鹏.
从边缘到中心——后殖民主义的历史与现状[J]
.江淮论坛,2005(5):71-73.
被引量:2
8
谢艺泉.
后殖民主义观照下的教育思想[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89-93.
被引量:2
9
徐辉,谢艺泉.
论后殖民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思想[J]
.教育科学论坛,2006(7):5-9.
被引量:4
10
刘莉.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J]
.教学与研究,2007(8):70-76.
被引量:4
1
邓英凤.
《变形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08,0(32):197-198.
被引量:1
2
黄莹.
亦秀亦豪 哀而不怨——评亦舒的爱情小说[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2(3):69-72.
被引量:3
3
吕迎春.
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照下的伯莎·梅森——再论《简爱》中的疯女人[J]
.山东文学,2009,0(S2):74-76.
被引量:1
4
侯维颖.
简析《桃花扇》中李香君人物形象[J]
.青春岁月,2016,0(3):6-7.
5
胡笑梅.
浅析《沧浪之水》中董柳姓名的隐喻意义[J]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4):100-102.
被引量:1
6
高艳丽.
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研究综述[J]
.现代交际,2014(1):68-69.
社科纵横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