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中国民间外交的错位及其解决思路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民间外交作为"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外交的主干道的影响正在空前加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外交的落地实效。我们的对外传播应追求"民相亲、心相通",通过民间力量发出中国声音。从近几年中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身份错位、对象错位以及途径失衡等现象,中国的民间外交需要打开新思路,寻找新方向。要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提高民间智库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中国与所在国民间的联系与互动;还要充分重视利用中国海外企业在推进民间外交时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
作者 储殷
机构地区 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对外传播》 2016年第5期8-9,1,共2页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49

  • 1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3):105-112. 被引量:74
  • 2胡键.全球社会运动的兴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6,8(1):1-5. 被引量:11
  • 3叶险明.对全球化的一种主体性思考[J].哲学研究,2007(2):11-17. 被引量:10
  •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5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常志霄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58页.
  • 6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教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1-2页.
  • 7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陈志刚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5页.
  • 8乌·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42-43页.
  • 9胡锦涛.《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http://www.stuln.com/bainianlvshun/xuexitiandi/2009-6-1/Article_38143.shtml.
  • 10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共引文献32

同被引文献57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