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指称、陈述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指称和陈述原本是重要的哲学范畴,最早由朱德熙将这一对概念引入汉语法研究,因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获得普遍的运用。对指称和陈述的理解可以从语义、形态、语用等层面来进行;鉴别指称和陈述的方法,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指称和陈述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指称和陈述内部可以进行变换;"指称"和"陈述"的对立问题、指称义的范畴问题是指称和陈述理论研究上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
唐依力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对外汉语研究》
2011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关键词
指称
陈述
汉语语法研究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石定栩.
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J]
.汉语学习,2005(4):3-10.
被引量:18
2
王红旗.
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16-24.
被引量:43
3
王莉莉.“指称性主语、陈述性主语”分类质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4
彭可君.
关于陈述和指称[J]
.汉语学习,1992(2):14-18.
被引量:18
5
陆俭明.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3):64-72.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朱德熙,盧甲文,马真.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4):53-66.
被引量:169
2
陆俭明.
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上的建树[J]
.世界汉语教学,1991,5(4):193-203.
被引量:11
3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498
4
陆俭明.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3):64-72.
被引量:33
5
陆俭明.
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J]
.当代语言学,1989(2):86-97.
被引量:10
6
彭可君.
关于陈述和指称[J]
.汉语学习,1992(2):14-18.
被引量:18
7
袁毓林.
论变换分析方法[J]
.汉语学习,1989(1):7-13.
被引量:6
8
陆俭明.
双宾结构补议[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2):31-35.
被引量:25
9
邢福义.
说“NP了”句式[J]
.语文研究,1984(3):21-26.
被引量:105
10
王冬梅.
动词转指名词的类型及相关解释[J]
.汉语学习,2004(4):5-11.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106
1
黄婧.
“事态触发词”内涵及汉语事件表述系统——以突发事件触发词为例[J]
.语言与翻译,2020(1):36-42.
2
李侠.
“未来”的词汇化及语义演变机制[J]
.汉字文化,2019,0(21):62-65.
3
田燕秋.
我国企业如何寻找和选择投资项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2):127-129.
4
段益民.
现代汉语语法事实挖掘说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3):89-94.
5
沈阳.
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动词短语的同构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1997,11(4):27-42.
被引量:6
6
彭可君.
关于陈述和指称[J]
.汉语学习,1992(2):14-18.
被引量:18
7
陆俭明.
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
.汉语学习,1991(1):1-10.
被引量:79
8
陈俊和.
试论现代汉语指称分类系统[J]
.兰州学刊,2009(S1):165-171.
被引量:4
9
王咏梅.
浅谈几种语法分析方法[J]
.龙岩学院学报,1997,17(2):99-101.
被引量:2
10
窦曼玲.
说 “歧义”[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5(3):50-53.
被引量:1
1
周淑娟,沙吉庆,李荧.
基本层次范畴在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2):90-91.
2
茅生荣.
论“特征”[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1(2):57-62.
被引量:2
3
杜雪姣.
由连字符(дефис)连接而成的零中缀复合名词的语法范畴研究[J]
.俄语学习,2011(1):35-38.
被引量:1
4
孙秋香.
隐性时量表现形式初探——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106-109.
5
修辞学文摘[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43.
6
胡北.
时量的歧义分析——兼评《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80-80.
7
杨芳芳.
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与翻译[J]
.成功,2012(1X):295-295.
被引量:1
8
邢福义,曾常年.
体词及其次类的划分———读《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128-133.
被引量:2
9
华劭.
试论俄语名词数的范畴[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4(3):17-23.
被引量:1
10
李朝霞.
篇章基本范畴问题[J]
.甘肃农业,2006,0(9X):222-223.
对外汉语研究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