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超越建构与解构——“文学语境批评”中的辩证主体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学语境作为一种理论范畴,它指涉着一种围绕文学作品的周边场域,在场域之中文学创作、文学阐释和文学文化等融为一体。文学语境批评在西方文学批评思潮之中呈现出建构与解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模式:其一是建构性的文学语境,是以作家和接受者为主要理论维度的文学语境,像伽达默尔的"理解"语境和巴赫金的"对话"语境;其二是解构性的文学语境,体现于无主体的无边语境,像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德里达和卡勒的无边解构性文学语境。解构性的文学语境批评,主体早已被解构得无影无踪,而建构性的文学语境批评不仅没有抹去语境的主体维度,反而在理论中明显地将主体凸显出来。但是,建构性文学语境和解构性文学语境同时具有无边界性,这种困境可以从维索尔伦的"语境永久协商性"理论、二律背反思维和"语言与文本"差别性分析三个方面得到解决。
作者 徐杰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2,共6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学位点建设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阶段性成果(2016XWD---S05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Mary Louise Pratt, Toward a Speech Act Theory of Literary Discourse [ 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7.
  • 2徐杰.困境与出路——“语境主义”的语境悖论性与同在性[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2,0(4):70-73. 被引量:1
  • 3汉斯一格奥尔格·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4Anders Odenstedt. Gadamer on Context-Dependence[ J ]. The Review of Metaphysics, 2003, ( 1 ).
  • 5Hans - Geory Gadamer, Truth and Method [ M ]. New York: The Crossroa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9.
  • 6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7伽达默尔,甘阳.效果历史的原则[J].世界哲学,1986(3):55-58. 被引量:14
  • 8Michael Sprinker. Boundless Context: Problems in Bak-htin's Linguistics[ J].Poetics Today, 1986, ( 1 ).
  • 9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 10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99.

二级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105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