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左右锋争与抗战电影——香港抗战电影侧论(1946—1979) 被引量:1

On Hong Kong Anti-war Film from 1946 to 1979:Left-Wing V.S.Right-Wing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四年浴血抗战"作为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记忆,本该成为凝聚内地、香港、台湾共识的精神纽带,然而在战后三十余年里却因国共两党的对立,却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这一点不仅充分体现在海峡两岸的抗战电影里,而且明显反映在香港抗战电影之中。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3,共7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电影<花街>——<编+导>回顾系列二:岳枫》,好戏网.http://www.mask9.com/node/170229.
  • 2《导演张彻与阳刚美学武侠片》,国际在线,http://gb.cri.cn/27824/2012/09/07/3245s3842115.htm.
  • 3吴国坤.《冷战时期香港电影的政治审查》,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9年版,第57-58页.
  • 4傅葆石,黄锐杰(译).回眸“花街”:上海“流亡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J].现代中文学刊,2011(1):30-37. 被引量:14
  • 5李建华.《电影<春江遗恨>与上海抗战后对附逆影人的审判》,http://wenku.baidu.com/link?url=20qdRREYeamln85y31REyFeVdBucSQEszMcTMoExLsqpD99DGpEuc6XFcBoYQtD9nBIhyBOSAP81YFxPSBeHH-_rr4xOxMulRK700NTWblZE7.
  • 6黄仁.《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的角色和影响》,香港:香港电影资料馆2009年版,第71页.
  • 7张坤德,编译.《英文报译:日人治台湾论》,《时务报》1896年第10期,第17页.
  • 8[日]春山明哲.《后藤新平与台湾——对殖民统治与文明之间关系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编《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450-451页.
  • 9《台湾日日新报》1900年6月19日,第5版.
  • 10叶龙彦.《台湾的老戏院》,台北:远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44页.

二级参考文献13

  • 1《舒适》(舒适访谈录),《理想年代》,第34-36页.
  • 2沈鉴治.《旧影话》,《理想年代》,第254-256页.
  • 3未之.《论国产影片的文学路线》,丁亚平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卷,第326页.
  • 4刘琼等.《小论<花街>》,香港《大公报》,1950年5月2日.
  • 5杨沈.《(花街>的导和演》,香港《大公报》,1950年5月22日.
  • 6白瑜.《论<花街>》,香港《文汇报》,1950年5月23日.
  • 7小哲.《逃避现实的<花街>》,《全民报》,1950年7月22日.
  • 8王微.《小评<花街>》,《文汇报》,1950年5月21日.
  • 9毕克伟.《虽胜犹败:战后中国抗战的影像化》("Victory As Defeat: Postwar Visualizations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见叶文心(Wen-hsin Yeh).《成为中国人》( "Becoming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第365-398页.
  • 10毕克伟.《虽胜犹败:战后中国抗战的影像化》,胡菊彬.《呈现一个国家:1949年之前的中国民族电影》(Projecting A Nation: Chinese National Cinema Before 1949),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190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