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电子教育》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China Electronics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8
-
1林智中,马云鹏.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18(9):31-36. 被引量:31
-
2吴菁.浅析我国课程评价模式[J].教育探索,2004(10):16-18. 被引量:12
-
3林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J].引进与咨询,2006(8):34-36. 被引量:12
-
4杜国海.国外三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业时空,2008,4(6):107-107. 被引量:8
-
5韩培庆.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9):178-179. 被引量:13
-
6陶红林,肖仁政.高职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2):47-50. 被引量:31
-
7吉静,陈颖颖.关于高职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27(3):88-89. 被引量:5
-
8李有发.课程评价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J].兰州学刊,2003(6):201-20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6
-
1刘家秀.高等职业教育动态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02-103. 被引量:5
-
2王雅洁,蔡晶晶,宋小平.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见习教学改革[J].安徽医药,2012,16(4):559-560. 被引量:3
-
3周高琴.地方高校新闻实务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标准考量[J].惠州学院学报,2012,32(5):107-111.
-
4许国莹,刘家秀.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课程标准制定与教学设计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2-14. 被引量:1
-
5邬卫.高等职业教育问题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37-137.
-
6李有发.课程评价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J].兰州学刊,2003(6):201-202. 被引量:5
-
1顾卫华.基于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31-32.
-
2赵永德.浅谈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才智,2012,0(34):282-283.
-
3毕经美.高职院校慕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6):45-46. 被引量:3
-
4邓蕾,张贝贝.基于网络的高职顶岗实习评价系统构建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11):7-9. 被引量:2
-
5刘捷.浅谈高职课程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科技,2014,16(6):225-226. 被引量:2
-
6老青.提高英语课程质量的实践策略与探究[J].职教论坛,2010,26(8):64-65. 被引量:4
-
7詹先明,徐德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特点及有效实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66-70. 被引量:32
-
8胡洪波.高等职业教育应杜绝“泛职业化”现象出现[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4):22-22. 被引量:2
-
9鄢明明,易长发.论自学考试的教育属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6):4-5. 被引量:7
-
10余朝文.高职高专与普通高校专业建设的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2):5-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