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消融的“历史实践主体”——赵树理小说中农民的政治化生存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赵树理小说以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口语化描写,记录了山西晋东南地区从抗战至合作社时期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他笔下的农民主人公"不再是简单地被启蒙、被同情的对象,而是真正的主人公,成为了历史实践的主体",(1)这一论断演绎于周扬1944年发表的《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一文,其关键词是"历史实践的主体",因为现代文学中农民作为主人公的小说并不少,但除了阿Q祥林嫂这类被侮辱被损害的角色,
作者 李刚 钱振纲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基金 201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农村叙事与国家话语--抗战与土改时期上党地区农村文学研究> 项目编号:201326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旷新年.人民文学:未完成的历史建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21-29. 被引量:22
  • 2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二十世纪小说理论资料》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页.
  • 3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的跃进》,《茅盾全集》(第4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 4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上海文学,1994,0(1):68-80. 被引量:245
  • 5竹内好.《新颖的赵树理文学》,见黄修己编.《赵树理研究资料》第491页,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 6席扬,鲁普文.“中间人意识”与赵树理自我身份认同[J].文学评论,2009(4):168-173. 被引量:7
  • 7《礼记·内则》,山西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7页.
  • 9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09页,第375页,第857页,第678页.
  • 10赵树理.《福贵》,见董大中编.《赵树理全集》(第一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二级参考文献30

  • 1张超.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服务对象[J].文学评论,1979(2):51-57. 被引量:3
  • 2刘洁.论赵树理笔下人物形象的文化底蕴[J].甘肃社会科学,1995(2):60-63. 被引量:3
  • 3李春青.《诗与意识形态--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及中国古代史学的生成》.第272页,第273页,第16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4《<三里湾>写作前后》.《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486页,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
  • 5《随<下乡集>寄给农村读者》.《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760,1761页,第1761-1762页.
  • 6《也算经验》.《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398页.
  • 7《回忆历史,认识自己》.《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827页,第1831页.
  • 8《对金锁问题的再检讨》.《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423页.
  • 9《与青年谈文学》.《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733-1774页.
  • 10《戏剧为农村服务的几个问题》.《赵树理文集》第4卷.第1733-1774页.

共引文献281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