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社会中的空间融合——虚拟空间的现实化与再生产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早期网络社会互动具有匿名性和缺场性,所以一段时期以来,互联网空间被认定为不同于现实社会空间的虚拟空间。从一种历史社会学和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审视,近二十年来,新网络社会互动技术的兴起、新软件巨头的出现、政治经济力量的介入,使得互联网空间正在经历社会互动的去匿名性、缺场行动的常态化和意义化。原有的虚拟空间正在被再生产为具有经济、政治现实意义的社会—网络空间,纯粹互联网空间的运作逻辑也被社会重新定义、整合和例行化。对于这一空间上的现实改变,我们应当给予社会理论层面的回应,重构理解网络社会的理论图式。
作者 陈氚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约斯·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2H. Rheingold, The Virtual C~mmunity, MA~ Addison-Wesley, 1993.
  • 3戚攻.网络社会的本质:一种数字化社会关系结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148-151. 被引量:37
  • 4童星,罗军.网络社会及其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挑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38(5):96-102. 被引量:41
  • 5亨利·勒菲弗.《空间与政治》,第4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 6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57~169页.
  • 7Burce G. Carruthers and Laura Ariovich, Money and Credit, Malden : Polity Press, 2010.
  • 8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56-57页.
  • 9卡斯特,曼纽尔,2000年.《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戚攻.孩子,该让你上网不?[J].社会,2000,20(7):36-38. 被引量:1
  • 2戚攻.“虚拟社会”与社会学[J].社会,2001,21(2):33-35. 被引量:35
  • 3魏汉章.探索网络社会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1-9-27.
  • 4编译者.论著提要[J].国外社会学,2001,(3):100-101.
  • 5[7]编辑组.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87-1288.
  • 6[8]编辑组.新英汉词典[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572-1573.
  • 7戚攻.从社会学理论域考察网络社会群体[J].探索,2001,(2):77-70.
  • 8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三联书店,1998..
  • 9戚攻 邓新民.网络社会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 10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81

同被引文献130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9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