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20世纪前半期中国妇女诗歌的抒情模式及性别意识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妇女诗歌是 2 0世纪上半期新诗重要的组成部分 ,形成了多种抒情模式 :非女抒情、泛女抒情和少量的女人抒情 ,没有具有女权主义色彩的抒情模式。其中无性别意识的非女模式占主导地位 ,集体无意识般的集团式抒情远远多于女人的自我意识高度觉醒的个体抒情 ,无女性性别甚至男性化的“思想写作”常常大于女人化的“情感写作” ,非女化的抒情风格是由现代知识女性处在动乱、革命、战争等非性别化的生态环境中造成的 ,也受到“思无邪”、“止乎礼义”、“兼济天下”的中国诗歌传统和重哲理追寻的外来诗歌的影响 ,诗的启蒙教化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妇女写作的特色及性别意识有时可以通过细腻的笔法和“唯美”
作者 王珂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Denys Thompson. The Uses of Poe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4. 3.
  • 2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卷[M],香港:昭明出版有限公司,19801.
  • 3林以亮.美国诗选序[A].林以亮.美国诗选[Z].台北:今日世界出版社,1976.2.
  • 4雷纳·威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09.231.
  • 5唐湜.一叶谈诗[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37
  • 6舒兰.抗战时期的新诗作家和作品[M].台北:文成出版社,1970.129,136,136
  • 7John McC, owan. Postmodernism and Critics. New York: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91. 131.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