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水稻种植制度的变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范围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及湖北6个省份,水稻种植由双季种植改为单季种植,为了分析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许多学者采用了田间调查、卵巢解剖等多种办法研究单双季水稻对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影响,从此出发,研究两者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
作者
邓应玲
刘习春
郑油庆
机构地区
江西省奉新县冯川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江西省奉新县农业局
出处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5期49-49,51,共2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水稻种植制度
褐飞虱
爆发种群形成
影响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叙杆,赵兴华,王彦华,韦锦捷,沈晋良,孔健,曹明章,周威君,罗才宏.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1):73-80.
被引量:26
2
齐国君,肖满开,吴彩玲,江潮,张孝羲,翟保平.
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10,37(3):193-200.
被引量:16
3
罗守进,林璐璐.
稻飞虱灾变与环境的关系[J]
.农业灾害研究,2012,2(5):65-78.
被引量:5
4
蒋春先,武俊杰,齐会会,张云慧,程登发.
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2012,39(6):523-53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85
1
马巨法,胡国文,程家安.
高温下三种稻飞虱的生存分析:高温 - 时间 - 死亡率模型[J]
.华东昆虫学报,1998,7(1):81-86.
被引量:2
2
吕仲贤,Heong Kong-Luen,俞晓平,胡萃.
稻株含氮量和密度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生殖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8):1838-1843.
被引量:12
3
钟平生,梁广文,曾玲.
有机肥对稻飞虱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J]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2):136-140.
被引量:12
4
陈钰瑛,王茂涛.
褐稻虱种群增殖与温度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1996,24(4):29-31.
被引量:6
5
张文庆,张古忍,古德祥,林祖源,黄耀辉,谢考祥,杨坚,林宪德.
自然天敌的长期保护利用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1996,23(2):131-136.
被引量:13
6
吕建方.
稻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6):71-71.
被引量:3
7
吴德银.
稻飞虱的抗药性机理及防控策略[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43-43.
被引量:2
8
高希武,彭丽年,梁帝允.
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J]
.植物保护,2006,32(2):23-25.
被引量:44
9
孙建中,方继朝,夏礼如,杨金生,沈雪生江苏镇江丘陵地区农科所,江苏吴江县植保站.
灭虫精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褐飞虱的应用研究[J]
.昆虫学报,1996,39(1):37-45.
被引量:15
10
ZP.
滥施农药致东南亚稻飞虱成患 多国专家提出三条对策[J]
.农药,2006,45(7):462-46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7
1
Enguo Wang,Weiming Liu,Liequan Zh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Insects and One Spider” and Their Occurrence and Damage Regularity during Different Sowing Periods in Single Cropping Hybrid Rice[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21,12(5):7-11.
2
翟保平.
农作物病虫测报学的发展与展望[J]
.植物保护,2010,36(4):10-14.
被引量:15
3
刘凤沂,李惠陵,邱建友,张燕雄,黄丽聪,李华,王国忠,沈晋良.
惠州地区褐飞虱对几种药剂的抗药性监测[J]
.昆虫知识,2010,47(5):991-993.
被引量:24
4
郭慧芳,方继朝,刘宝生,王利华.
不同药剂对褐飞虱作用特性的比较[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369-1373.
被引量:1
5
王圣印,刘永杰,周仙红,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于毅.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76-79.
被引量:28
6
齐国君,王政,吕利华,蓝日青.
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2012,34(1):1-6.
被引量:1
7
蒋春先,武俊杰,齐会会,张云慧,程登发.
广西兴安地区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迁飞轨迹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2012,39(6):523-530.
被引量:6
8
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
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J]
.中国稻米,2013,19(1):74-75.
被引量:6
9
刘宝生,张志春,谢霖,张谷丰,王利华.
新药剂环氧虫啶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和田间效果[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155-158.
被引量:17
10
王鹏,甯佐苹,张帅,蒋田田,谭利蓉,董嵩,高聪芬.
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
.中国水稻科学,2013,27(2):191-197.
被引量:53
1
张兴,王兴林,胡兆农.
抑制赤拟谷盗种群形成的植物样品筛选研究[J]
.粮食储藏,1992,21(3):3-9.
被引量:25
2
齐国君,肖满开,吴彩玲,江潮,张孝羲,翟保平.
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10,37(3):193-200.
被引量:16
3
王明湖,章志远,赵丽稳,翟婧.
浅析宁波市水稻主栽品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1-13.
被引量:4
4
唐盛明,曾花生.
水稻种植制度与品种布局对三化螟种群动态的影响[J]
.昆虫知识,1995,32(6):321-323.
被引量:3
5
Murug.,C,俞燕北.
日本新型高效水稻种植制度[J]
.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译丛,1992(6):1-3.
6
黄保胜.
三化螟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2003(6):23-23.
7
林日金.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7,38(6):51-52.
被引量:3
8
范喜钧.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2(18):71-71.
9
赵瑞升,任成保.
蟋蟀测报办法研究初报[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17(5):12-12.
10
朱校奇,邓启云,陈春光,庄文,武文.
再生稻及超级杂交稻再生利用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07,22(3):6-9.
被引量:16
南方农业
2016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