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响撑竿跳高成绩的技术动作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与外国撑竿跳高运动员相比较,在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基础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技术的落后使其自身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造成在握竿高度、腾越高度、助跑速度、体重与撑竿磅级差额等方面的较大差距,从而严重地影响我国男子撑竿跳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以技术训练为中心,合理和熟练掌握专项技术是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今后训练的重点,也是尽快提高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工作。
作者
武茂勇
李康
机构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出处
《田径》
2016年第6期24-25,共2页
Track and Field
关键词
撑竿跳高
运动素质
技术动作
分类号
G823.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杜艳,张玉泉.
布勃卡撑竿跳高制胜因素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7-8.
被引量:8
2
张建华.
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现状及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式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21-23.
被引量:5
3
王涛,张玉泉.
对撑竿跳高项目特征的再认识[J]
.湖北体育科技,2000,19(1):12-16.
被引量:6
4
史美创.
撑竿跳高助跑阶段持竿摆臂技术特点与训练[J]
.田径,2000(9):22-23.
被引量:3
5
李世明,郭荣,刘学贞.
不同助跑距离对撑竿跳高起跳技术的影响[J]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4):1-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吴延禧,刘宇.
撑竿跳高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体育科学,1984,5(3):67-71.
被引量:13
2
于兴文,高健,王振军,于红,吕程.
我国男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7,16(3):21-27.
被引量:25
3
吴延禧.
梁学仁撑竿跳高的潜在能打[J]
.中国体育科技,1988,24(7):30-35.
被引量:2
4
田麦久,麻雪田,黄新河,贺子文,赵国瑞,张保罗,李富荣,王华龙,李安格.
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J]
.体育科学,1990,11(6):29-35.
被引量:80
5
王代才.
谈我国撑竿跳高运动的兴衰[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9,15(2):43-49.
被引量:3
6
陈小平.
试论“专项能力”的训练──对我国体能类项目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0-13.
被引量:94
7
林琳,曹景伟,曹莉,孙晋海,殷立泉.
论体能类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模型的理论架构[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78-81.
被引量:20
8
吴贻刚.
训练方法的本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2):4-7.
被引量:21
9
孙有平,罗达勇,汪海燕.
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与标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400-402.
被引量:4
10
田麦久.试论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之分析[J].北京体育科技,1984,(3).
共引文献
19
1
徐群,徐政.
撑竿跳高研究现状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85-88.
被引量:1
2
孙桥,王德慧,陆文喜.
撑竿跳高成绩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113-115.
被引量:2
3
张华新,田坤.
对撑竿跳高运动训练新动向的探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3):44-46.
被引量:9
4
李世明.
运动技术诊断的一般流程与方法[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2):15-17.
被引量:4
5
张宪民,徐利峰.
撑竿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创新的可行性探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4):81-84.
6
陈光华,高升.
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腾起高度的能量守恒定律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71-273.
被引量:12
7
陆文喜,程志华,王德慧.
《田径竞赛规则》有关风速的规则新探[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9):74-75.
被引量:1
8
米卫国,许以诚.
撑竿跳高运动员杨泉的助跑速度特征分析[J]
.体育科研,2007,28(4):62-64.
被引量:2
9
王臻,戴瑛,嵇醒.
复合材料撑竿性能对撑竿跳高高度的影响[J]
.力学与实践,2008,30(3):67-70.
被引量:1
10
宁小春,张爱芳,李建河,姚国强.
优秀女子田赛运动员冬训期间HB、血清SF、总T变化规律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34-935.
1
刘正泉.
影响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J]
.体育函授通讯,2002,18(1):65-66.
被引量:3
2
熊杰.
从葛云的训练谈撑竿跳的握竿高度[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0,6(1):12-14.
被引量:4
3
张玉泉,张永虎.
许刚与布勃卡的差距[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1):44-46.
被引量:1
4
吴玉添.
撑竿跳高腾越高度的若干因素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2003,7(2):18-20.
被引量:2
5
孙南,徐宝臣.
关于撑竿跳高腾越高度的两个构成分量的初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1,15(2):35-42.
被引量:2
6
胡祖荣.
撑竿跳高的技术特点[J]
.中国体育科技,1974,10(11):6-13.
7
冈特.蒂道,李卫平.
撑竿跳高技术分析[J]
.山东体育科技,1992,14(4):56-61.
8
王代才.
对提高撑竿跳高握竿高度的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9(1):42-47.
9
曾炯球.
苏联撑竿跳高六十年[J]
.中国体育科技,1987,23(1):29-37.
被引量:2
10
庄铭咸.
撑竿跳高世界纪录与姿势沿革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1,5(2):91-91.
田径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