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当代美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代美学理论的论争不仅仅是学者为获得学术资本的积累而进行的对话语权利的争夺,它对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谐美学、超越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从人与他者的关系,人与现实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出发触动社会实践,引起社会实践变革。当代美学教育应注重三者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辨析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作者
冯密文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新丝路(下旬)》
2016年第10期79-79,73,共2页
New Silk Road
关键词
当代美学
社会实践
分类号
B834.3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王德胜,李雷.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J]
.文艺理论研究,2012(1):10-16.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王德胜.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J]
.文艺研究,1998(3):32-38.
被引量:11
2
王德胜.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J]
.思想战线,2005,31(2):80-86.
被引量:10
3
毛崇杰.
知识论与价值论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评“新的美学原则”[J]
.文学评论,2005(5):14-22.
被引量:27
4
米歇尔·福柯.《福柯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第237-238页.
5
夏尔·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文选》,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6
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7
--.《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杨渝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8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美学论纲之一”[J].文艺争鸣,2010,3:6-11.
9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10
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第3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共引文献
47
1
高鑫鹏.
媒介化视角下的身体实践研究:基于健身现象的考察[J]
.新媒体研究,2023,9(15):89-94.
2
张宝贵.
中国生活美学的形态与问题[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1):65-85.
被引量:3
3
崔凤云.
生活美学:传统美学的扬弃与超越[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S3):141-144.
被引量:1
4
代迅.
西方理论与中国文本:费瑟斯通和李渔美学思想比较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110-116.
被引量:5
5
张一新.
试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积极意义[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57-60.
6
李昕揆,张清民.
2012年中国文化研究的进展与探索[J]
.江西社会科学,2013,33(7):231-238.
7
吴子林,周娆.
走进历史 扎根现实——2012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报告[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5):147-157.
8
朱媛.
论当代美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向[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5):57-61.
9
尹晓梦.
由韦尔施审美化的分层理论看其重构美学[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47-51.
10
朱磊.
空间建构与表征:当代锡剧在苏南城乡的传承方略[J]
.艺术百家,2018,34(4):90-9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
1
滕传姮,王立颖.
巧用信息化教学 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J]
.职业,2018,0(34):54-55.
被引量:4
2
王崧舟.
审美素养:最后的竞争力[J]
.福建教育,2019,0(5):20-2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袁海英.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中职生审美素养的内涵分析与提升策略[J]
.语文新读写,2020(10):93-93.
1
朱媛.
论当代美学教育的社会实践引向[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5):57-61.
2
龚频.
人性之光照耀下的《地下九千尺》[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10):71-72.
3
毛宣国.
张世英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推进[J]
.中国文艺评论,2016(6):19-34.
4
邓江权,刘亚斌.
超越美学的人学维度[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8.
5
杨竞业.
“无范式”研究的可能及其意义[J]
.江汉论坛,2016(5):55-60.
6
刘贵祥.
“存在之思”还是“实践变革”?——评海德格尔论马克思的五个命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5):100-114.
被引量:1
7
孙雪婷,时晓博.
疯癫,一个静谧的世界——读福柯的《疯癫与文明》[J]
.青年文学家,2016,0(6Z):183-183.
8
李淑波,赵云龙.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实践”变革[J]
.电大理工,2013(1):52-53.
9
周小红.
浅论实践美学的超越性─—兼评“超越论美学”[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8(2):45-47.
10
吴时红.
论“后实践美学”——以“超越美学”与“生命美学”为对象[J]
.美育学刊,2013,4(4):86-93.
被引量:1
新丝路(下旬)
201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