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新人文主义文学的人性观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梅光迪为代表的中国新人文主义作家既接受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他们主张通过对欲念进行适度制约,通过理性来节制感性,防止感性的放纵与泛滥,抵制物质对人性的异化,进而使人性达到最佳平衡。新人文主义作家对人性问题的思考具有合理可取之处,这对于当下乃至未来中国的文化、文学发展与建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
吕周聚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94,共8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1911-1949)(项目号12BZW10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人性
儒家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梁实秋论文学》,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16页.
2
.《关于白璧德先生及其思想》[A].梁实秋.《关于白璧德大师》[C].巨浪出版社,1977年.第2页.
3
[美]白璧德:《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梅光迪文录·附录》,台北:联合出版中心1968年版,第73页.
4
[美]欧文·白璧德(IrvingBabbitt):《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张沛、张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
5
《译者前言新主义与老问题》,[美]欧文·白璧德(Irving Babbitt):《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张沛、张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6
张其昀:《白璧德一当代一人师》,《梅光迪文录·附录》,台北:联合出版中心1968年版,第16-17页.
7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运动者》,《梅光迪文录》,台北:联合出版中心1968年版,第4页.
共引文献
5
1
朱寿桐.
现代人文主义的人生礼教读本——论吴宓的《文学与人生》[J]
.广东社会科学,2005(2):139-146.
被引量:6
2
朱寿桐.
面对新人文主义:鲁迅与梁实秋的意气之争[J]
.鲁迅研究月刊,2008(11):4-10.
被引量:3
3
李乐平.
闻一多梁实秋文艺思想异同比较及其他[J]
.社会科学,2015(11):172-183.
4
朱寿桐.
中国现代作家对哈佛的发现[J]
.中国比较文学,2003(2):116-125.
被引量:1
5
朱寿桐.
欧文·白璧德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宿命角色[J]
.外国文学评论,2003(2):117-12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13
1
李欢.
白璧德与学衡派的相遇——读张源著《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中的白璧德》[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214-219.
被引量:2
2
丁怡,罗霄.
论白璧德思想对高校传统文化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4(44):171-173.
被引量:2
3
薛颖.
白璧德人文主义及其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启示[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6):105-110.
被引量:3
4
曾祥金.
别让生活中“最后的安静元素”消失——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读后[J]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5,0(11):53-54.
被引量:1
5
李欢.
走向白璧德:学衡派之“前史”--以梅光迪、胡先骕为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1):29-46.
被引量:4
6
杨慧.
“诗人”的“变形记”——丁玲短篇小说《诗人》的白俄叙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1):35-47.
被引量:2
7
陈夫龙.
湘西游侠精神:沈从文创作的精神支点[J]
.东岳论丛,2016,37(1):107-113.
被引量:4
8
赵歌东.
关于“两个口号”论争的两个问题[J]
.东岳论丛,2016,37(2):103-107.
被引量:4
9
梁艳.
达悟族“文化符码”的诗意表现——论夏曼·蓝波安作品的生态意识[J]
.山东社会科学,2016(3):160-165.
被引量:2
10
李宗刚.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J]
.社会科学辑刊,2016(1):167-17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郭晓平,魏建.
“本色的呈现和坚持”——2016—2017年山东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3(5):42-55.
被引量:2
2
谢晶,贺芬芬,欧惠.
白璧德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
.长江丛刊,2017,0(26):216-21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海敬.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发展史[J]
.北方文学,2019,0(12):156-156.
2
乔宇,刘勇.
深耕与拓荒——李宗刚学术研究评述[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53-61.
1
顾金春.
梁实秋与吴宓交往述略[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100-103.
2
马利安·高利克,张林杰.
梁实秋与中国新人文主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4):251-275.
被引量:6
3
胡健.
在现代的进程中——回眸20世纪的中国文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421-426.
4
朱寿桐.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人群体的确认[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81-86.
被引量:1
5
杨海平.
中国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述略[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6,23(4):38-45.
6
孔令环.
适时而生的缪斯——新月诗派形成原因探[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111-115.
7
谢占杰.
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4):82-84.
被引量:1
8
朱寿桐.
论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的文学品性[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45(3):79-90.
被引量:2
9
郝燕.
《琼斯王》原型解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3,4(5):93-96.
10
蔡龙威.
新人文主义思想的中国信徒——对吴宓与白璧德的源流关系及吴宓贯彻新人文主义思想具体实践的考察[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121-124.
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