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任与风险社会——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信任”大体上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而在此之前只有一些极为零星的研究。一些西方学者发现其研究价值后,给予了它前所未有的重视,将其比喻成“阳光”、“雨露”、“鸡汤”等等。显然这类比喻想说的是,信任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但在很多情况下,越是重要的东西就越容易被人们忽略。信任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过于重要,已被当成了理所当然的前提。
作者 翟学伟
出处 《理论文萃》 2015年第5期4-10,36,共8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Golembiewski, R. T. & Mcconkie, M., The Centrality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 Group Processes, In C. L. Cooper[ed]. Theories of Group Processes, New York: Wiley, 1975. p. 134.
  • 2埃里克·尤斯拉纳.信任的道德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
  • 3达尼洛·马尔图切利.现代性社会学[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7.1.
  • 4查尔斯·比尔德.引言[A].约翰·伯瑞.进步的观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 5埃米尔·涂尔干著 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0.158-159.
  • 6尼克拉斯·卢曼.信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2.
  • 7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6-8.
  • 8周战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引论[A].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7.
  • 9马尔里希·贝克,威廉姆斯.关于风险社会的对话[A].薛晓源,周战超主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4.
  • 10翟学伟.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对中国人价值变迁机制的探讨[J].开放时代,2008(1):77-8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21

  • 1翟学伟.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转型及其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4):118-126. 被引量:44
  • 2翟学伟.报的运作方位[J].社会学研究,2007(1):83-98. 被引量:98
  • 3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 4金耀基:《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历史》,罗荣渠等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 5梁漱溟,1989,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6林毓生,1988,中国意识的危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7刘东,1995,寻求中国研究的范式更新,《学人》,第7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8马克斯·韦伯,2005,韦伯作品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9汤因比,1959,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 10许倬云,1991,推动历史的因素,见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1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