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学物理》
1984年第1期25-28,共4页
College Physics
同被引文献69
-
1赵水标,李建明,王烈衍,林飞华.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91-93. 被引量:20
-
2卢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J].心理科学通讯,1985,8(3):9-15. 被引量:13
-
3邢红军.论科学教育中的模型方法教育[J].教育研究,1997,18(7):53-56. 被引量:49
-
4孟桂菊,高和之,杨昌权,兰志高.加强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举措[J].物理,2004,33(8):619-622. 被引量:7
-
5张继恒.《关于物理概念教学》的讨论[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89(4):44-44. 被引量:2
-
6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被引量:274
-
7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被引量:353
-
8罗仁俊.关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问题的讨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17-19. 被引量:17
-
9辛春雨.库仑定律教学与实施素质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117-119. 被引量:2
-
10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5):762-769. 被引量:342
引证文献14
-
1田宝忠.怎样教好高职教育基础课[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4):31-32.
-
2胡扬洋,石尧.由一道“北约”物理题的三种解法看自主招生备考[J].物理教学,2013,35(12):60-62. 被引量:1
-
3韦建卫,侯清,胡南.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与中学物理的有机衔接[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3):140-140. 被引量:4
-
4王建军.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习题改革[J].教育研究,1988,9(10):16-18. 被引量:2
-
5袁玉全,胡燕飞,吴必达.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教学研究[J].才智,2018,0(9):26-27. 被引量:4
-
6陈苗根,邬良能,焦志伟.“3+3”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35):55-56. 被引量:2
-
7王铁宁,郭柳青,封顺珍,吴淑花,史少辉,陶春凤.理工科大学生从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过渡学习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6):44-47. 被引量:1
-
8李娜,虞学红,巫志玉.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与中学物理的衔接探研[J].成才之路,2022(21):17-20.
-
9李雪琪.关于大学生学习适应近二十年的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国际高等教育,2023(2):28-39.
-
10秦吉红,邱红梅,许军军,梁颖.从点电荷到场的升华——大学物理中关于电磁学教学的思考[J].大学物理,2023,42(11):14-17.
二级引证文献33
-
1王玉霞.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J].新智慧,2019,0(33):2-2.
-
2马志美.初步探索小学数学的知识构建模式[J].中华少年,2020,0(2):64-65.
-
3张月芳,马艳平.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文献述评[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310-314. 被引量:4
-
4高海燕,李若平,王志刚,黄明举,尹国盛.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课程光学部分的衔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9(7):124-125. 被引量:2
-
5康缈,郑海务,王志刚,任凤竹,张伟风,尹国盛.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近代物理部分(2)[J].科技创新导报,2012,9(7):126-128. 被引量:2
-
6吴钦,周雨青,丁萍,陈泽中.浅谈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3):176-180. 被引量:20
-
7高海燕,李若平,王志刚,尹国盛.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课程光学部分的衔接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2,22(3):57-60. 被引量:3
-
8廖元锡.问题解决与物理解题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00(8):55-57. 被引量:1
-
9张月明.从大学新生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看高中物理教学[J].教师,2014,0(29):62-63.
-
10吴兆峰.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6):155-155. 被引量:6
-
1袁振卓.绳端速度的分解方法[J].数理天地(高中版),2009(1):34-34.
-
2胡世充.巧用功率解决速度的分解问题[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09(11):16-17.
-
3海石.发现引力波一百年[J].集邮博览,2016,0(5):82-84.
-
4张前军.在中学物理课程中物理学史的探究式教学[J].物理通报,2011,40(7):118-121. 被引量:1
-
5张传军.关于安培力与洛伦兹力关系的拓展[J].湖南中学物理,2010,0(1):40-40.
-
6梁昆淼.令人困惑的定点转动[J].大学物理,2010,29(9):55-58. 被引量:3
-
7佟天波,韩瑛.刚体定点运动力矩功的计算[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4):20-21.
-
8李少霞.矿石与材料发光光谱学[J].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6(1):22-22.
-
9周学平.对《改正一道错题》一文的补充[J].丽水学院学报,1995,20(5):14-18.
-
10姜廷玺.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浅析[J].物理与工程,1992,6(1):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