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文教育:引领言语生命的诗意人生——由《语文:表现与存在》引发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文教育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多情的谜题,而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则犹如一次心灵的历险,要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触摸语文教育的血脉与精魂,本身就需要勇气、胆识、智慧和魄力。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先生围绕“语文教育原理”和“语文教学实践”的层面,
作者
张华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诗意人生
生命
言语
福建师范大学
现代社会
教学实践
教育原理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潘新和.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下)——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23-129.
被引量:10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英]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
潘新和.
语文到底“姓”什么?——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01(5):10-13.
被引量:21
6
[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2-43.
7
潘新和.
语文教师:言语生命意识的传递者[J]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06(10):4-7.
被引量:8
8
[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
[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M].刘剑乔,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3.
10
[德]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潘新和.
新语文教育规范下的写作素质教育[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28-134.
被引量:9
2
王丽.
中学语文教学手记[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7,0(11):7-11.
被引量:17
3
巢宗祺.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J]
.语文建设,2002(7):10-11.
被引量:73
4
陈钟梁.
语文教学改革——必要的乌托邦[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2(6):4-6.
被引量:5
5
王富仁.
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J]
.语文建设,2002(5):4-6.
被引量:39
6
刘贞福.
谈“语文素养”[J]
.语文建设,2003(4):8-9.
被引量:30
7
潘新和.
语文到底“姓”什么?——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01(5):10-13.
被引量:21
8
崔秋锁,李学锋.
新世纪价值哲学的终极关怀[J]
.长白学刊,2002(5):46-50.
被引量:1
9
陈泽环.
底线伦理·共同信念·终极关怀——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J]
.学术月刊,2005,37(3):59-66.
被引量:20
10
张莉.
幸福——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着眼点[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4(11):7-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64
1
岳增学,孙福坤.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兼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J]
.当代教育科学,2005(4):50-54.
被引量:12
2
陈柏华.
论全人发展教学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2):11-14.
被引量:10
3
管然荣.
科学理性精神的缺失——几种语文观献疑[J]
.中学语文教学,2007(1):17-20.
4
程坤秀.
从言语性论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原则[J]
.教育与职业,2007(14):114-115.
被引量:1
5
陈曦,冯希平.
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2-13.
被引量:50
6
谌安荣.
语文课程科学精神的缺失与回归[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10):7-10.
被引量:2
7
吴广宇.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及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2009(11):68-71.
被引量:8
8
张德超.
改变教学习性——语文教师亟待唤醒的意识和行动[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3):34-36.
被引量:1
9
屠锦红,徐林祥.
六十年来语文课程性质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10,30(6):97-102.
被引量:11
10
区志聪.
语文课堂教学不会乏味[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205-206.
1
冉梦云.
读《语文:表现与存在》的几点思考[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8):192-193.
2
胡亨康.
没有“独特感悟”,“在场”的生命也缺席——读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反思课文人物品析[J]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0(6):34-36.
3
张全民.
语文:在言语活动中安身立命——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导读[J]
.语文学习,2012(4):76-77.
4
薛桂平.
作文命题:为儿童的心灵松绑——读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有感[J]
.小学语文教学,2012(4):63-64.
5
林梳.
语文教育:实现“人的确证”——读潘新和教授《语文:表现与存在》[J]
.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05(4):59-59.
6
张华.
语文之“诗”与教育之“思”——读潘新和教授专著《语文:表现与存在》[J]
.四川教育,2013(5):46-46.
7
何捷.
语文教学的“一声惊雷”——读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5,0(10):49-49.
被引量:1
8
教坛新秀[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9).
9
宋芝文.
在理想中行走的语文[J]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15(4):118-120.
10
刘冬琴.
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指导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3):103-103.
被引量:1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