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兰县壮族蚂拐节的价值特征与社会功能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兰县壮族蚂拐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它在东兰县红水河两岸的村寨里世代流传,是我国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其价值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剖析,不仅能加强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的认识和了解,还能为其进行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散发永久的生命魅力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
覃静洁
朱青松
机构地区
宜州市一中
河池学院
出处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基金
河池学院重点课题(2014ZD-H003)
关键词
壮族
蚂拐节
价值
特征
社会功能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6
1
温佐惠,陈振勇.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14-18.
被引量:33
2
胡小明,杨世如,夏五四,王建中,倪依克,王广进,黄永森,于永慧,邓星华,李凌,王锐,谭广鑫,赵霞,向有明,陈强,崔周,程志理,李晴慧,韦佳.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一)[J]
.体育学刊,2009,16(12):1-8.
被引量:56
3
袁瑛.
论传承和保护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生态保护观念为例[J]
.中国市场,2006(26):45-46.
被引量:4
4
谢琼,陈炜.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探究——以壮族蚂拐节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5):107-111.
被引量:9
5
谢琼,程道品.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75-76.
被引量:8
6
聂郁琴,李冀.
壮族蚂拐节仪式功能分析[J]
.才智,2013(13):189-18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覃义生.
广西东兰壮族蚂■节的调查与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1999(2):69-78.
被引量:17
2
覃剑萍.
壮族蛙婆节初探[J]
.广西民族研究,1988(1):70-73.
被引量:16
3
王彦达.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中国民族,2004(11):14-16.
被引量:10
4
葛剑雄,华林甫.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
.历史研究,2002(3):145-165.
被引量:46
5
罗仁德,顾乐真.
广西天峨县壮族埋蚂(虫另)节礼仪[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1):102-107.
被引量:12
6
覃德清.
红水河流域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及其衍生载体的建设[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2):72-78.
被引量:8
7
邵志忠,袁丽红,吴伟镔.
壮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发展——以广西南丹县那地村壮族蛙婆节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2006(2):126-132.
被引量:11
8
紫夏.龙头上的水牛角[EB/OL].http://www.3miao.net/9319,2009-08-09.
9
马文·哈里斯著 李培茱 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4.
10
鸥昆渤著,滇云文化.编者扎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2.
共引文献
105
1
吴明冬,张萍.
苗族龙舟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进展[J]
.体育世界,2020(1):89-90.
2
王陶然,陆作生.
基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育文化自觉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6):135-144.
被引量:2
3
吴明冬,梁勤超.
空间、边界与地方感:苗族独木龙舟节的人文地理学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6):81-91.
4
董茜.
甘肃丝绸之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
.运动,2012(21):146-147.
5
杨霞,杨雪芹,秦庆峰,吴敏.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欣赏研究——以射弩为例[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24-126.
被引量:7
6
谢光辉.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92-94.
被引量:6
7
高龙.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思考[J]
.搏击(体育论坛),2011,3(9):88-89.
被引量:4
8
万德权.
四川民族地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
.时代教育,2009(7):99-100.
9
汪凌.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48-51.
被引量:36
10
玲玲,高娃.
内蒙古高等学校蒙古族传统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140-1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
1
韦丽春,彭丹梅,罗英梅.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的体育文化社会功能及资源开发[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89-91.
被引量:9
2
曾杰丽,罗敏.
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探析民族节庆旅游运作——以广西蚂拐节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08,23(6):108-110.
被引量:12
3
谢琼,程道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节庆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壮族蚂拐节为例[J]
.市场论坛,2009(11):80-81.
被引量:4
4
贺剑武,高艳玲.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研究——以壮族蚂虫另节旅游开发为例[J]
.广西地方志,2010(1):42-46.
被引量:7
5
方钰婷.
广西壮族蚂拐舞的挖掘与传承[J]
.大舞台,2013(5):235-236.
被引量:3
6
周家金,朱波涌,孙庆彬.
壮族蚂拐舞的体育文化价值及其社会功能[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1):73-76.
被引量:11
7
李人庆.
艺术乡建助推乡村振兴[J]
.美术观察,2019(1):22-24.
被引量:37
8
苏水莲,孙亮.
民俗仪式性舞蹈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壮族“蚂拐节”蚂拐舞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111-114.
被引量:6
9
韦文焕.
天峨县壮族蚂拐文化节的人文特征与文化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3):22-26.
被引量:3
10
杨艺.
稻作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与开发——以广西天峨县纳洞村蚂文化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7(10):224-22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莫连花,陈娟.
“再创作”翻译思想下壮族蚂拐节民俗文化英译研究[J]
.汉字文化,2022(22):127-130.
2
李艳梅.
壮族蚂(虫另)节保护传承与当地乡村振兴的共构研究[J]
.歌海,2024(1):128-137.
3
潘越.
蚂拐节文化元素在平面视觉语言中的创新研究——以广西东兰蚂拐节平面设计为例[J]
.明日风尚,2019,0(17):7-8.
被引量:2
4
王艳琼,余正君,孙政,王成科.
蚂拐捉害虫项目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J]
.运动精品,2019,0(6):58-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璇.
回归或融合:广西村落民俗体育双轨制发展路径研究——以天峨县壮族蚂拐舞为例[J]
.体育风尚,2020(10):116-117.
2
刘芳,亢琳.
广西壮族视觉图形艺术中审美认同研究[J]
.文化产业,2021(33):34-36.
被引量:1
3
袁芳.
设计植根乡土——壮族蚂拐节文创设计与活态传承[J]
.设计,2022,35(20):48-51.
被引量:3
1
马慧敏.
广西有个蚂拐节[J]
.汽车自驾游,2010(2):94-94.
2
聂郁琴,李冀.
壮族蚂拐节仪式功能分析[J]
.才智,2013(13):189-189.
被引量:3
3
刘扬.
近代东北寺庙社会功能分析[J]
.史学月刊,2011(5):126-128.
被引量:1
4
谢琼,陈炜.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探究——以壮族蚂拐节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5):107-111.
被引量:9
5
区济文.
韦国清:从农民自卫军战士到新四军将军[J]
.文史春秋,2004(3):35-39.
6
黄语扬.
我的父亲黄举平[J]
.传承,2000(2):32-34.
被引量:1
7
黄克.
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加快发展[J]
.人民论坛,2008(1):45-45.
8
覃瑛.
龙朝洞里铜鼓面[J]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2012(5):15-17.
9
时溪蔓.
商周青铜器的发展研究[J]
.兰台世界(上旬),2013(10):116-117.
被引量:1
10
黄克.
黄书祥:革命是生涯[J]
.当代广西,2009(23):15-1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