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莫言中长篇小说的苦难叙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欲望是人类苦难的根源,苦难对于人类的生命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莫言希望消除人类的苦难,主张欲望的释放,使生命获得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重视苦难的意义,提倡文化对欲望的规约。这一矛盾统一于其对苦难的深刻认识。苦难赋予小说悲壮风格,并促使人类的自我发现;苦难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指导人类与苦难的斗争,进而丰富人类的文化,同时苦难作为人类文化的过滤机制,利用人类对苦难的恐惧心理而淘汰文化中的糟粕部分。
作者 徐宁 肖祥彪
出处 《文教资料》 2016年第11期10-12,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德]亚瑟·叔本华.李琰,译.悲观态度乐观生活[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3.
  • 2[俄]赫尔岑,著.辛未艾,译.赫尔岑文学书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335.
  • 3[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4莫言.莫言中篇小说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01.
  • 5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2).
  • 6周龙田.莫言余华小说的苦难叙事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46-4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7

  • 1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2陈春生,彭未名.荆棘与花冠-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回眸[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0:203.
  • 3葛红兵.我们因何对莫言获奖失语?[N].文学报,2012-12-27(6).
  • 4尼采.快乐的哲学[M].周国平,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217.
  • 5余华.《活着》中文版序[M]//余华.活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 6余华.《活着》日文版序[M]//余华.活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6.
  • 7王育松.童年叙事:意义丰饶的阐释空间——重读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125-128.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