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方大学校训对比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校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结合西方大学校训文化中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取长补短,借鉴其优秀成果,使得中国大学校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训育功能,实现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作者
董召锋
机构地区
河南城建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79,共4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英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技巧研究"(2015-GH-51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大学
校训
对比
文化内涵
价值取向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舒新城.中华百科辞典[Z].上海:中华书局,1920:616.
2
王彩霞.
试探中国近代大学校训的起源[J]
.高教探索,2006(2):32-35.
被引量:14
3
张竞碧.
中西大学校训之比较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3):97-99.
被引量:12
4
王洪波.从校训看中国大学的价值追求[N].光明日报,2013-06-04.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刘略昌.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荟萃[J]
.科技英语学习,2007(10):30-33.
被引量:3
2
李翚.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82-86.
被引量:58
3
王彩霞.
试探中西校训之差异[J]
.大学教育科学,2006(1):82-84.
被引量:20
4
龚晓斌,兰夏.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84-86.
被引量:17
5
梅贻琦.大学一解.清华学报,1941,.
6
.辞源[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69.
8
吴江私立爱德女学校长王菼.余校校训之选择与实践方法[J].教育杂志,1915,7(3).
9
侯鸿鉴.校训统一法[J].教育杂志,1916,8(4).
10
女生矫正服饰之校训[J].教育周报,1914(61).
共引文献
29
1
宋永忠,姜晓云.
中国大学校训百年:传统和谐理念的传承与发展[J]
.江海学刊,2008(3):204-210.
被引量:10
2
冯永平.
大学校训起源探析与解读[J]
.中国农业教育,2009,10(6):58-61.
被引量:3
3
许文平.
浅议中国大学校训翻译标准[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354-355.
被引量:1
4
倪筱荣,杨兴华.
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J]
.高校教育管理,2011,5(3):25-29.
被引量:3
5
李娇,卞建华.
中国大学校训中文化因素的英译策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136-140.
6
聂清凯.
论干部院校的校训设计[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5(3):131-136.
被引量:1
7
杨青舟.
对联是我国高校校训的首选形式[J]
.价值工程,2011,30(34):254-255.
8
严妍.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从苏州大学校训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传承[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6):104-106.
9
赵庆海,费利群.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高校校训创新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6):157-159.
10
彭振宇.
“校训”源流考辨[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1):114-11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38
1
李翚.
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82-86.
被引量:58
2
周谷平,陶炳增.
近代中国大学校训——大学理念的追求[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2):95-101.
被引量:64
3
李承先,徐辉.
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6):1-6.
被引量:50
4
林为连,张国昌,许为民,郁怡汶.
国内外知名高校校训评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6):129-136.
被引量:49
5
王彩霞.
试探中国近代大学校训的起源[J]
.高教探索,2006(2):32-35.
被引量:14
6
冯璐,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2):88-92.
被引量:572
7
马费成,张勤.
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
.情报学报,2006,25(2):163-171.
被引量:515
8
张文军,张健,许为民.
个体主义文化传统对英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2):143-150.
被引量:7
9
宋永忠,姜晓云.
中国大学校训百年:传统和谐理念的传承与发展[J]
.江海学刊,2008(3):204-210.
被引量:10
10
周永模.
大学校训的主要特点及翻译原则[J]
.中国科技翻译,2008,21(2):51-53.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5
1
段宇翔.
中英大学校训隐含的教育观差异及启示——以中国34所自主划线高校和英国Top30高校校训为例[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8-32.
2
戴萌娜,张建华,滕文杰,周珊.
我国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校训现状分析与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7):47-48.
3
张雷宝,郑彬博.
中国财经类大学校训解析及其比较研究[J]
.高等教育评论,2018,6(2):37-50.
4
仇文浩.
从中外校训看英汉差异及其翻译[J]
.海外英语,2021(8):86-87.
被引量:1
5
李璐含,韩国海.
我国高校校训的时代意蕴与文化属性——以131所“双一流”高校校训为例[J]
.煤炭高等教育,2023,41(4):9-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宋华杰,刘艳艳.
目的论视角下校训的翻译[J]
.现代语言学,2023,11(11):4858-4863.
1
唐章玉.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J]
.新课程(小学),2016,0(3):151-151.
被引量:11
2
田楠,余健华.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索[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3):88-92.
3
杨玲.
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与指导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8):29-31.
被引量:17
4
李琳.
教师健康素养的内涵及价值[J]
.中国教师,2013(7):38-39.
被引量:8
5
梁周全.
师范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09(4):1-1.
6
唐根林,黄朝侠.
整合校训 建设校本课程文化[J]
.学校管理,2011,0(2):53-54.
7
段彩屏.
高校“校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5):100-102.
被引量:6
8
杨志冲.
张謇校训文化特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2(9):72-74.
被引量:1
9
吴跃平.
我国大学校训文化建设刍议[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4-98.
10
廖靖宇,张少雄.
中国大学校训文化的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06,22(1).
被引量:1
高教探索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