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批评的公正性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围绕“强制阐释论”,张江先生与周宪、王宁和朱立元先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通信讨论,分别在国内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刊下面推出的,是他们四位的第八组通信.这组通信,主要围绕对文学文本的阐释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来意图而展开.张江先生认为,这涉及批评的伦理,不应该把作者所没有的意图强加给作者.周宪与王宁先生认为,应该区分“意义”(meaning)和“意味”(significance),前者是文本本来所具有,后者是文本对读者的影响.周宪认为,阐释是两者“协商”的结果,王宁认为,阐释要多元化,即兼顾两者.相比之下,朱立元先生的观点则更具挑战性.他认为,第一,作家的意图会随着写作的进程而改变;第二,难以找到衡量批评是否符合作家意图的客观标准;第三,批评实践也表明,批评家们并非在寻找作家的意图.从这组讨论可以看出,几位先生所涉及的是一个文学批评史上的大问题,讨论到此远未结束.20世纪中期的“新批评”派曾经提出过“意图谬误”,我们今天能否走出“新批评”,将批评再往前推进一步?怎样才能建立批评伦理,建立“新批评”之后的批评学?显然,要做的事还很多.本刊发表这一组通信,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出处 《中国文学批评》 2015年第2期4-19,共16页 Chinese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0

  • 1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1页.
  • 2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 4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6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8、119页.
  • 7J希利斯·米勒 郭英剑等译.《重申解构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78、203、275页.
  • 8弗洛伊德:《释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 9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27页.
  • 10Frye, Northrop,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p. 6.

共引文献481

同被引文献7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