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重建前提”与“返回现场”——文学研究的社会学/社会史转向及其利弊得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2005年出版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后,姜涛就转向了集中关注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青年"问题。根据他的自述,"当时主要的思路,是从某种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沈从文为个案,在社会流动变迁与都市文化空间的背景中,呈现五四之后一代‘文学青年’的生成轨迹;同时,也希望在传统的文学形式分析中引入社会史的维度"。
作者
李浴洋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新诗集
空间转移
社会学方法
博士论文
现代文学学科
都市文化
社会流动
姜涛
历史进程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姜涛.
从会馆到公寓:空间转移中的文学认同——沈从文早年经历的社会学再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3):1-19.
被引量:24
2
《"新诗集"与新诗传播空间的生成》,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7页.
3
《读者、时尚与"代际经验"》,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7页.
4
《"新诗集"出版与新诗坛的分化》,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7页.
5
姜涛:《后记》,《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37页.
6
姜涛.
“重新研究”的方法和意义[J]
.读书,2015,0(8):87-95.
被引量:7
7
李浴洋.《时代意识与经典视野》,《文艺报》2016年1月11日.
8
程凯.
“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针对性[J]
.文学评论,2015(6):54-57.
被引量:16
9
姜涛:《引论:从代际视角看"文学青年"的出现》,《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第23页.
10
姜涛.
思想方法的内在支援——重读王瑶1980年代有关现代文学学科重建的论述[J]
.现代中文学刊,2014(3):56-6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90
1
沈从文.《从文自传》[A]..《沈从文全集》第13卷[C].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页.
2
傅斯年.《新潮社之回顾与前瞻》[J].新潮,1919.
3
王瑶.《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A]..《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页.
4
《沈从文全集》第18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第144页,第63-64页,第134-135页.
5
沈从文.《从现实学习》[A]..《沈从文文集》第10卷[C].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第300-301页.
6
沈从文.《记胡也频》[A]..《沈从文文集》第9卷[C].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3月版.第80-81页.
7
.《沈从文全集》第11卷[M].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8
鲁迅.《呐喊·自序》[A]..《鲁迅全集》第1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15-416页.
9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页.
10
胡适.《武力解决与解决武力》[J].新青年,.
共引文献
55
1
汤志辉.
“大文学史”视域下研究系与《时事新报·学灯》的再探讨——评陈捷新著《研究系与<时事新报·学灯>》[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355-359.
2
吴泰松.
小镇青年与新文学——“未名四杰”早期经历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318-329.
被引量:2
3
唐一山,唐智松.
理论·实践·政策:核心素养“冷热”现象的三重审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5):94-100.
被引量:2
4
李浴洋.
学科传统与学人研究——写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5周年之际[J]
.南方文坛,2024(3):44-56.
5
吴翔宇.
“中国议题”与儿童文学知识体系的建构[J]
.江西社会科学,2023,43(2):31-39.
被引量:2
6
岳凯华,邓竞艳.
“亭子间”里隐藏的“信息密码”——周立波20世纪30年代外国文学译介活动的社会学考察[J]
.中国文学研究,2009(2):91-94.
7
钟华,虞蓉,文贵良,徐艳.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
.学术月刊,2009,41(3):153-159.
8
宋剑祥.
沈从文利用图书馆钩沉[J]
.图书情报研究,2011,4(1):31-35.
被引量:4
9
庞书纬.
沈从文早期“自叙传”新解[J]
.青海社会科学,2011(2):153-156.
被引量:1
10
费冬梅.
沈从文:从边缘到中心的位移[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1):15-20.
被引量:2
1
姜涛.
从会馆到公寓:空间转移中的文学认同——沈从文早年经历的社会学再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3):1-19.
被引量:24
2
姜涛,段从学,冷霜,孙晓娅,张桃洲.
内外之间: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从《沪杭道上》谈起[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8(2):18-31.
3
余笑忠.
诗歌的转化之功[J]
.星星,2012,0(1):61-63.
4
纪兰香.
空间转移与古代情变文学叙事[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59-62.
5
陈芝国.
体制化想象的质询与诗性的有无——论《“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的研究角度与方法[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2):19-24.
6
雅克.伦哈特,郁火星.
艺术研究中的社会学方法[J]
.文艺研究,1989(5):170-173.
7
王月.
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史对鲁迅和创造社评价的转变[J]
.北方文学(中),2013(1):4-6.
8
冷霜,段从学,姜涛,张洁宇,张桃洲,孙晓娅.
讨论《“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7(1):171-181.
被引量:1
9
袁国兴.
京剧与电影文学研究对于现代文学学科的意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81-95.
被引量:5
10
段从学.
回到起点的意义——评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1):307-312.
被引量:1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