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吴稚晖与《新青年》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吴稚晖在《新青年》创办及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吴氏不仅参与了《新青年》创刊前的筹划,而且在《新青年》的黄金时期,始终被《新青年》同人视为"前辈"和"导师",发挥着解疑、答惑的作用。吴稚晖本人也应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在提倡科学、改革教育和改良语言文字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论断,成为《新青年》上的权威声音。
作者 张全之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吴稚晖全集》第8卷.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492页.
  • 2陈独秀为吴稚晖《青年与工具》一文写的按语,见《新青年》2卷2号,1916年10月发行.
  • 3《新青年》第5卷第5号,1918年11月发行.
  • 4.《鲁迅全集》第5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9页.
  • 5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见《科学与人生观》,张君劢、胡适、梁启超、陈独秀等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 6《新青年》第4卷第2号,1918年2月发行.
  • 7张全之.从《新世纪》到《新青年》: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文学革命[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5):1-26. 被引量:13
  • 8《吴稚晖全集》第14卷,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535页.
  • 9冯仰操.吴稚晖对新文学家的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22-26. 被引量:3
  • 10胡适.《归国杂感》,载《新青年》1918年4卷1号.

二级参考文献43

  • 1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3
  • 2刘为民.五四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6(3):59-65. 被引量:1
  • 3西滢.闲话[J].现代评论,1926,3(57).
  • 4罗家伦.批评与文学批评.现代评论,1925,(19).
  • 5罗家伦.《吴稚晖与王尔德》[J].现代评论,1925,.
  • 6傅斯年.文学革新申议[J].新青年,1918,(4):62-70.
  • 7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J].新青年,1918,(1).
  • 8胡适.归国杂感[J].新青年,1918,(4).
  • 9燃料.《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J].新世纪,1908,57:12-12.
  • 10鲁迅.新药[M]//鲁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32.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