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套层与滑脱:表情包大战的图像分析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代中国民间自发的民族主义话语与活动在近年来有过许多突出的表现,2016年年初,一场"帝吧"网友用表情包大战Facebook来反对"台独"的事情成为又一个类似的热点话题。许多文化研究与传媒研究等方面的学者纷纷撰文进行讨论。确实,这个事件有非常丰富的社会与文化内涵可以阐释,关于网络文化、90后亚文化、
作者
唐宏峰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6期104-109,共6页
China Book Review
关键词
图像分析
套层
传媒研究
场图像
拼贴
图像形成
任伯年
波普艺术
沃霍尔
伦勃朗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03
参考文献
2
1
Bruno Latour, " Visualization and Cognition: Thinking with Eyes and Hands", in Robert Jones & H. Kuklick eds. , Knowledge and Society :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Cul- ture Past and Present, Vol. 6, New York: JAI Press, 1986, pp. 1 40.
2
《齐泽克:曼德拉“假”翻译的真相》,http://www, guancha, cn/QiZeKe/2013_12_19_193661. shtml.
同被引文献
116
1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2009,6(1):24-30.
被引量:1832
2
秦海鹰.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被引量:483
3
周宪.
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J]
.文史哲,2004(5):5-12.
被引量:28
4
安东尼·卡斯卡蒂,高建平(评点).
柏拉图之后的文本与图像[J]
.学术月刊,2007,39(2):31-36.
被引量:27
5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7(5):82-86.
被引量:1738
6
吴薇薇.
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94-97.
被引量:4
7
蒋原伦.
图像/图符修辞[J]
.文艺研究,2009(10):92-97.
被引量:6
8
曾方本.
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
.外语教学,2009,30(6):28-32.
被引量:45
9
张放.
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框架、主导范式与多学科传统[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1-67.
被引量:14
10
欧阳友权.
数字图像时代的文学边界[J]
.中州学刊,2010(2):244-24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2
1
房泽源,刘平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墩墩”的国家形象吉祥物视觉性考察[J]
.包装工程,2023,44(S01):225-229.
被引量:3
2
彭兰.
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1):104-110.
被引量:98
3
屈湘蓉.
论表情包走红网络的传播优势[J]
.传播与版权,2016(11):141-142.
被引量:3
4
肖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型及其对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6):126-134.
被引量:65
5
宋凌宇,黄文虎.
锚定、漂移与反讽:基于“图像意动”的网络表情符号[J]
.新闻知识,2019(3):40-43.
6
鲍远福.
新媒体文艺的跨媒介表意与传播范式研究[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25-35.
被引量:6
7
袁媛,严宇桥.
表情包传播现象研究——以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中老年表情包为样本[J]
.新闻与写作,2020,0(1):46-53.
被引量:16
8
周雪妍,林泽鸿,朱娜娜.
基于受众视角的表情社交流行性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21-123.
9
陈静思.
网络表情的视觉文化研究[J]
.文化月刊,2020(12):178-181.
10
樊林洲.
表情包的视觉模因信息表征和传播优势[J]
.新疆社会科学,2020(6):108-11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03
1
邱月.
编织记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视频中的灾难叙事[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103-126.
被引量:1
2
单玲玲.
《摩天大楼》角色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3(2):12-16.
3
黄钿,杨莉明.
短视频使用中的数字代沟成因与弥合路径[J]
.新闻知识,2023(11):41-51.
4
王禹洁,魏思佳.
传播中的惯性:基于微博“二舅”短视频公众情绪扩散的考察[J]
.新闻知识,2023(11):19-27.
5
甄嘉琦.
童趣化消费:社交媒体中成年人的符号消费、情感满足与社交表达[J]
.新闻知识,2023(6):80-86.
被引量:1
6
周欣园.
中老年人在社交平台使用表情包的心理探究——基于基模理论进行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1,7(19):39-41.
被引量:1
7
孙迎吉,卫欣.
平台与内容:emoji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微信默认表情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3):29-31.
被引量:3
8
谢姝.
虚拟共在:云毕业中的互动仪式链逻辑[J]
.新媒体研究,2021(2):80-83.
被引量:2
9
肖珺,胡文韬,董琪然.
生命叙事: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流言与武汉市民的集体行动[J]
.全球传媒学刊,2020,7(1):152-168.
被引量:4
10
刘晓燕,张乐乐.
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情绪极化研究[J]
.青年记者,2024(7):84-88.
被引量:1
1
欧初.
笔底风华 陶然自得──《孙文斌花鸟画》序[J]
.岭南文史,1998,0(3):21-31.
2
徐竞草.
发笔和纸的“博物馆”[J]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6,0(15):35-36.
3
徐竞草.
发笔和纸的博物馆[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6,0(8):55-55.
4
刘洪.
关于图像传播的思考[J]
.理论界,2006(S1):63-65.
被引量:5
5
刘洪.
论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天然优势[J]
.学术论坛,2006,29(5):160-164.
被引量:10
6
赵静.
中西波普艺术之比较[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10):50-52.
被引量:5
7
张富华.
与成长一路同行——“来自伦勃朗和梵高故乡的图画书”[J]
.出版参考,2012(1):36-36.
8
范以锦.
双重身份的媒体人道德不能“双重”[J]
.新闻与写作,2013(5):80-81.
9
庄宇辉.
从“新闻宣传”到“新闻舆论”[J]
.中国领导科学,2016(8):58-58.
被引量:1
10
陈波.
沃霍尔的波普世界[J]
.电影艺术,2009(2):154-154.
中国图书评论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