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比较清晰分级河段水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段水质进行了评价,应用分段线形法对样本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并在原有公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针对关联分析法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了级别内插法来提高灰色关联评价法的分辨率。以清河干流为例,分析得出了清河干流2010年水质级别为1.8,0.4,0.5。
作者
刘冰
机构地区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出处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内差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
分类号
X8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蒋火华,梁德华,吴贞丽.
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
.干旱环境监测,2000,14(3):139-142.
被引量:30
2
肖晓柏,许学工.
地表水环境质量灰关联评价方法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3):34-36.
被引量:11
3
宁辉.
清河水库供水分析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10):188-189.
被引量:2
4
刘国东,丁晶.
水环境中不确定性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环境科学进展,1996,4(4):46-53.
被引量:55
5
刘广吉、郭淑文.灰色聚类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1998(12):1~5.
6
徐庆利,兰国华.
郴州市主要河流水质评价和保护对策[J]
.绿色科技,2015,17(5):184-186.
被引量:7
7
尹姗姗,朱雅敏.
灰色聚类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比较[J]
.绿色科技,2014,16(3):75-7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0
1
张祥伟,夏军.
河流水质大系统灰色非线性规划的分解协调方法[J]
.环境科学,1994,15(1):25-30.
被引量:9
2
冯玉国.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法[J]
.环境科学学报,1994,14(4):426-430.
被引量:31
3
李祚泳.
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分类研究[J]
.环境科学,1994,15(5):75-77.
被引量:10
4
戴树桂,庄源益,金朝晖,胡国臣,袁有才,陈广宏,廖奕谋,陈天乙.
模拟污染指标水体统计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1994,14(2):144-151.
被引量:12
5
张庆丰,高荣松.
随机水质模型研究现状[J]
.四川环境,1989,8(4):55-61.
被引量:4
6
熊德琪,陈守煜,任洁.
水环境污染系统规划的模糊非线性规划模型[J]
.水利学报,1994,26(12):22-30.
被引量:20
7
马建华,季凡.
水质评价的模糊概率综合评价法[J]
.水文,1994,13(3):21-25.
被引量:20
8
高荣松.
对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几点意见[J]
.四川环境,1994,13(1):1-5.
被引量:1
9
曾光明,张国强,曾北危.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1994,14(1):57-61.
被引量:14
10
李峰,薄景美,袁东,关大任.
非等间隔 GM(1,1)模型及其预测应用[J]
.环境科学进展,1995,3(3):37-4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99
1
罗先香,何岩,邓伟,栾兆擎.
区域水资源丰富度综合评价的A-K网络模型[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12-114.
2
初征.
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几种方法[J]
.有色金属,2010,62(3):160-162.
被引量:9
3
叶永青,王中美.
遵义市岩溶地下水环境的空间信息统计组合分析[J]
.地下水,2012,34(3):143-146.
被引量:1
4
叶猛,胡邦红,王东东.
地表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
.科教导刊,2014(5):177-178.
被引量:11
5
蒋茹,曾光明,黄国和,谢更新,林玉鹏,秦肖生.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区间数优化设计模型中的应用[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3):45-48.
被引量:1
6
徐敏,曾光明,黄国和,何理.
非线性随机水环境风险模型[J]
.水利学报,2005,36(1):56-61.
被引量:10
7
郭莲英,王科俊,景韶光,王东木.
基于Agent的URWEIDSS研究[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17(4):69-75.
8
李如忠,洪天求,钱家忠,梁园园.
盲信息下河流氨氮削减量定量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1):50-53.
被引量:1
9
李如忠,洪天求.
模糊可靠性理论在河流水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11):21-23.
被引量:9
10
李慧博,柴立和,石兰兰.
复杂性科学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导报,2005,23(12):58-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陈婷婷,黄川友,殷彤.
灰色-标识指数法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人民黄河,2017,39(2):61-64.
被引量:7
2
张彦波,司训练.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法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J]
.人民黄河,2017,39(11):109-111.
被引量:13
3
孔海燕,赵颖,陈珂,孙燕,王建英.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J]
.环境与发展,2018,30(1):109-110.
被引量:6
4
宋日文.
单因子评价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陕西水利,2018(3):103-107.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
1
蒋开连.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及应用[J]
.清洗世界,2019,35(4):35-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磊.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原因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1):122-123.
被引量:2
1
李亚楠,孙宝盛,张燕.
海河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J]
.水土保持通报,2014,34(2):177-181.
被引量:9
2
梁爱萍,侯祺棕,刘爱东.
大气环境质量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的应用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6):35-37.
被引量:21
3
崔芳,袁博.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渭河宝鸡段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306-311.
被引量:4
4
唐玉兰,殷婷婷,于瑾,刘军.
沈阳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6):275-279.
被引量:4
5
刘玉勇,周绪申.
镜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8):57-58.
被引量:3
6
于建新,刘焕春,胡莹莹,王文静,许振.
校园安全评价方法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9):223-223.
7
张世禄,周绪申,许维,张俊,罗阳.
官厅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
.海河水利,2012(2):25-26.
被引量:8
8
冯玉国.
最优拟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技术,1997,11(3):49-52.
被引量:1
9
吴华军,刘年丰,何军,宋巍巍.
基于物元分析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3(1):52-55.
被引量:52
10
王志瑛,姚安林,谭剑,蒋宏业.
河流穿越施工的环境风险分析研究——油气管道大开挖及河流穿越[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4):177-181.
绿色科技
201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