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叩问民族精神成长的“内在命运”——时世平新著《救亡·启蒙·复兴——现代性焦虑与清末民初文学语言转型论》评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看来,“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言是民族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是各个民族“由于其内在命运而获得的一份馈赠”。就此而言,我们的日常言说、当下文学书写所操持的所有话语形式,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礼物”、必然承受的民族精神成长的“内在命运”。面对难以挣脱的文化宿命,人们必然发出这样的追问:看似平常的现代汉语,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在其背后又沉淀着怎样的民族生存和精神成长的苦难?
作者 郭洪雷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